青岛碳排放指数领跑30城,打造中国净零碳城市样本

城市经济地理刘美琳 2022-06-10 21:29

《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中,青岛总排名第三,是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非一线城市。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 刘美琳

当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走过快速扩张阶段,正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节约集约、生态宜居等需求更为迫切,城市不断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近日,南财城市通、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中国净零碳城市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综合考虑了城市的战略定位、发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选取了30个城市作为样本,构建了净零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对30个样本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报告》选取的30个城市样本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杭州、武汉、南京、天津、宁波、青岛、无锡、长沙、佛山、泉州、济南、南通、西安、福州、东莞、徐州、唐山、大连、温州、昆明、长春、沈阳、厦门和扬州。

在净零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报告》对30个城市的净零碳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青岛总排名第三,是上榜城市中排名第一的非一线城市。在单位GDP碳排放、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GDP能耗变化、能源消费总量变化等指标方面,青岛综合表现较好。青岛的城市碳排放总量较低,其碳排放指数排在样本城市首位,新能源发电占比也在30城中处于较高水平,风能发电占比变化指标更是居于30城之首。整体而言,青岛在碳排放和能源结构等方面优势突出。

青岛早在2012年就成为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2021年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青岛在全国城市格局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青岛不仅是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和特大城市,也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接下来,青岛如何将发展生态旅游和建设净零碳城市二者结合起来,也将为同类城市提供有益参考。

碳排放指数表现最佳

《报告》共设置了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碳排放指数、能源结构指数、能源消费指数以及发展质量指数。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在多个二级指标中表现亮眼。在碳排放指数这个二级指标方面,青岛更是在30城中位列第一。

碳排放指数用于评价城市碳排放水平现状以及优化情况,重点关注城市的发电侧、用电侧碳排放量、城市碳排放总量及强度的变化情况。《报告》研究发现,青岛的碳排放指数方面表现优异。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碳排放量较2019年下降较快,幅度超过10%。

绿色建筑的推广成为青岛2020年碳排放量大幅降低的原因之一。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51.3%。青岛在2020年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率先启动了“零碳社区”项目,也将部分区域改建成清洁能源综合供能领域的示范项目。以青岛住建领域为例,近年来围绕“绿色发展”的国家级试点不在少数,涉及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建材等各个领域。

《报告》也放眼全球并引入了国际案例进行对比。例如在推进低碳建筑方面,《报告》不仅对青岛推进绿色建筑进行分析,也探讨了英国伦敦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实践,它是全球第一个二氧化碳零排放社区。建筑设施作为城市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报告》对此建议国内城市借鉴欧洲举措,从建筑物本身和后期运维共同推进低碳型建筑系统,推动实现更好地节材、节能和节水,减少居民生活用能。

青岛除了碳排放降幅表现突出、绿色建筑发展较快之外,近年的降耗效果也较为明显。

单位GDP能耗,即能耗强度,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地区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体现了地区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以能耗约束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和发展动能转换。《报告》研究显示,在30个样本城市中,约1/2的城市能耗总量出现下降,约2/3的城市能耗强度、人均能耗都出现下降,其中徐州、青岛、沈阳、武汉等城市降幅相对较大。青岛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青岛市单位GDP能耗为0.2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5.1%。

能源转型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青岛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结构持续优化,能源转型迈出新步伐。

2020年,青岛市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53.2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2.4倍,占总装机容量的40.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44.65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近3倍,占全市总发电量比重由6.7%提升至23.4%,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这一结果也体现在《报告》中。《报告》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在能源结构指数中的表现仅次于昆明,位居第二。在城市清洁能源推进方面,青岛表现尤其亮眼。《报告》显示,2020年青岛风力发电占总发电量提升指数排第一。近年来,青岛风电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风电占总发电比重逐年提升。其中, 2020年青岛风电占总发电比重提升幅度更是高达3.31%,在30个城市中提升幅度最大。

与此同时,青岛作为沿海城市,大陆海岸线长730.64公里,加上所属海岛的岸线,全市海岸线总长862.64公里,具有发展风电产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当前,青岛已经建成大唐(青岛)风电场、华润新能源胶州风电场等项目,风电总装机114.38万千瓦。

青岛在利用风力资源拓展风电场的同时,还在积极布局风能上下游产业,早在2011年青岛就将风电装备产业列入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当前,青岛的风电装备产业已初具规模。启信宝数据显示,山东省现有风电相关企业3242家,其中青岛市以639家排名第一;山东省现有海上风电相关企业672家,其中青岛市以240家排名全省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青岛还将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等风电项目建设。《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 2025年前启动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建设,实现海上风电开发建设零的突破。发挥深海资源优势,打造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此外,在绿色低碳进程中结合自身的滨海旅游城市特色,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全域公园城市,也是青岛走低碳之路的特色之一。

今年5月出台的《青岛市公园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指出,计划2022-2024年构建1个城市绿道网络、建设200处公园绿地、打造100条林荫廊道、推进300处立体绿化、实施1项生态绿化工程。未来,青岛滨海绿道将以“一带七区十湾三境”的结构呈现出来。

《报告》总结认为,青岛的经济体量虽然在30个城市中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是能源利用效率较高,致力于优化能源结构,并取得相当成效。

不过,《报告》亦指出,青岛在新能源发电方面仍然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尤其在2020年受疫情带动的出口行情影响下,青岛当年用电量随即较快上行,显示出青岛仍存在降低能耗的压力。青岛当前火电占比等指标上,在30城中并没有明显优势,仍需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建设。

此外,与青岛总排名第三的地位相比,青岛的发展质量指数排名相对落后,在30城中排在第20位。在城市碳汇方面,青岛“十三五”时期的单位面积碳汇总量仅排在第20位,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认为,发展城市碳汇是迈向净零碳城市的重要路径之一,虽然目前所发挥的作用还比较小,而且中国不同城市资源禀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面积大小、城镇化率等差异较大,但是城市碳汇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未来发挥的作用将更凸显。

(作者:刘美琳 编辑:李博)

刘美琳

政经版记者

关注城市、消费、年轻人、艺术商业。欢迎交流,个人微信:lynneliu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