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均有百分之百再生能源供电,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新的绿色建筑标准。
6 月 11 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办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绿色和可持续性良好实践和典型案例分享会在中国北京联合国大楼举办。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表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全面落实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可持续、向未来这个可持续性的愿景,各项可持续措施得到了落实,国内外评价非常高。就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国际奥委会发布了一份报告,特别赞扬北京冬奥会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尝试。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次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所有场馆均有百分之百再生能源供电,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新的绿色建筑标准。
能源基金会中国区总裁邹骥认为,北京冬奥会的实践在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有重要意义,是一次超前实践。
北京冬奥会的绿色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表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筹办到举办全面落实《奥林匹克 2020 议程》可持续性要求的奥运会,可持续性要求融入到了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以及规划和实施的全过程的日常运作管理中。
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有哪些?刘新平表示,冬奥场馆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形遗产,还有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延庆的加氢站、光伏发电设施和张家口医疗服务场所等。无形遗产包括科学的管理机制,比如融合三个国际标准的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绿色电力交易机制、赛时供应链管理机制等,以及全社会对绿色低碳可持续性理念的深入认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建议委员会副主任刘鹏介绍,延庆赛区使用了百分之百绿电,而且早在2019年7月就已经开始使用绿电,当时赛区处于建设的高峰期,冬奥会开幕之前赛区建设用电这一项就已经实现减碳2万吨以上。还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实现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利用。
联合国环境署日内瓦办公室资深环境经济学家,“可持续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团队负责人盛馥来表示,绿色奥运、绿色冬奥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对现有场馆改造方面的经验,“是不是有可能在今后若干年有步骤、有规划地对国内各个地方现有的体育场馆或者大型赛事的基础设施做出类似的改造?”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院长、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建议委员会委员周剑认为,就北京冬奥会的很多技术创新来看,可以为未来我们国家实现达峰和中和的愿景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北京冬奥涉及北京和张家口,既有技术也有政策机制创新,是很好的试点示范。北京冬奥会做了很好的尝试,终端分布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利用和高比例电气化,充分利用张家口的风电,通过柔性直流以及绿电跨区域交易的机制,有了很好的耦合创新。机制上的创新方面,除了范围一范围二的排放,还对范围三的碳足迹进行管理,未来可以很好地引导整个产业链的低碳转型。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规划处处长桂琳介绍,北京冬奥会大量使用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有利于低碳环保,北京赛区的场馆一共二十多个,有14个都使用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其中10个是场馆遗产、4个是土地遗产。大量使用原有的城市设施或既定建设的项目,这些本身就是进行减排的措施。比如两条高速路都是城市既定的建设项目,北京赛区一共有7个建设项目,6个都是城市既定的建设项目,专门为奥运会建的只有一个滑雪大跳台。
“2015年,我到达首钢园区的时候是杂草丛生、百废待兴。”桂琳表示,第一个建设的场馆就是冬奥组委的办公区,全部使用原有的厂房进行改造,后来又建设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带动整个区域的复兴。首钢园区改造的成功就给全国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也向全世界表达中国在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绿色环保的决心。
邹骥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新征程的早期阶段,北京冬奥会这些遗产显得格外宝贵,需要二次评估、二次开发、二次传播和多次推广。考虑向同类和相似的活动提供指引,探讨能否进一步推广到其他的公共设施、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和其他的大型活动的组织、建设、运营项目上去。
带动京津冀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表示,这次冬奥会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几个方面的典型经验。通过冬奥会带动了整个区域的绿色发展,也带动了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北京冬奥会创新创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给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整套标准和行为规范,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全民参与、全民动员、全民行动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能源与气候经济学项目组执行主任王克表示,北京比较早地实现了碳达峰,现在已经开始往碳中和方向努力。北京继续压减煤炭的压力、潜力不大,服务业调整的潜力也不是很大,北京特别需要新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以及新的创新机制。北京冬奥会的碳中和实践其实是一次超前的示范,也是深度减排的试点,这对推动北京市的碳中和以及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王克认为,北京冬奥会涉及北京市区、延庆区和张家口市三个地方,是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尺度内进行能源系统的体系配置。我们一直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发现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背景下,北京市要实现碳中和,只靠北京市本地减排的潜力其实是相对非常小了,无论是用绿电还是增加更多的碳汇潜力,需要在京津冀乃至内蒙古等这些地方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北京冬奥会本身也证明,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来进行这样的区域创新,以及绿色低碳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有非常大的潜力和价值的。
王克表示,北京冬奥会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也特别强调高质量的碳抵消。北京市把绿色金融和碳金融作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要建设全国CCER交易中心,冬奥会为北京市进一步在碳减排、补偿,以及对应碳金融产品的开发方面形成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具有全国示范的意义。
(作者:李博,实习生王彤烨 编辑:周上祺)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