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气候官 丨专访诺维信中国区总裁陈晓慧:用生物科技解锁自然力量,可助中国每年减碳5000万吨

21低碳李德尚玉,实习生周怡廷 2022-06-15 16:12

未来,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农业、工业、消费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周怡廷 北京报道

我国是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在政策利好下,生物产业发展迎来全新机遇。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首份生物经济五年规划。

诺维信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企业,也是丹麦在华最大投资企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诺维信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全球酶制剂生产基地,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设立了中国首家外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2021年,诺维信发布面向2025 “生物科技解锁增长新动力(Unlocking Growth – Powered by Biotech)” 战略,坚持在生物创新、规模生产、客户互动和挖掘新机遇方面的投入。今年5月26日,诺维信正式发布《诺维信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展示了生物科技在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潜力。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也是2021年诺维信宣布2025公司战略“生物科技解锁增长新动力”后的首份助力“双碳”目标研究成果。

“未来,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农业、工业、消费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将不断涌现。”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诺维信中国区总裁陈晓慧。她表示,当前中国碳排放总量约100亿吨左右,诺维信的绿色生物解决方案每年可助力中国减少547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帮助中国完成总量5‰的减排量。

利用生物解决方案减碳5000万吨

《21世纪》:“双碳”目标下,诺维信如何践行承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

陈晓慧:诺维信是最早一批在年报中披露可持续发展数据的公司之一。

全球层面,诺维信承诺到2030年,生产运营和产业链(范围1-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0%(以2018年为基准),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在中国区,诺维信承诺到2025年,将运营方面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75%,实现75%的收入来源于可持续伙伴关系的客户,并且在气候与能源、食品与营养和健康领域方面实现5项变革性创新。

《诺维信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已经明确了实施方案,总结起来是六条核心路径: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交通系统能源结构优化、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助力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变革食物生产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减少化石基产品的使用和污染;助力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

诺维信在生物科技的特定领域有深入研究,我们希望以生物技术为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碳中和。当前,中国的碳排放总量约100亿吨左右,诺维信能够帮助完成相当于5‰总量的减排。诺维信的绿色生物解决方案,在农业、工业和下游的消费食品和家居护理行业,每年可以为中国减少5475万吨的CO2 排放。

《21世纪》:当前,诺维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实践?

陈晓慧:诺维信从各方面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根据这些长期目标制定KPI,以指导短期的具体执行。

首先,从整体目标看,截至2021年底,诺维信已经在范围(1-2)实现了40%的碳减排(以2018年为基准)。在绿色电力方面,诺维信的全球工厂中有69%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过去三年运营排放减少了46%。在可持续生产方面,实现了97%的生物质资源循环利用,并明确了主要包装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方案。

其次,对于我们的合作伙伴,无论是原材料、包装材料,还是物流服务商等,诺维信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相关的要求,且严谨地进行管理,追踪相关进展。

在国内运营方面,诺维信也做了较多尝试。一方面,将大数据技术与实际生产经验相结合,建设用能设备实时监控平台,通过对生产数据的深层次挖掘、比对分析,对生产步骤进行工艺优化,寻找新的节能减排机会点。另一方面,我们本身会有一些废水产生,诺维信把即将排到市政的污水回收,利用污水原位再生处理工艺,将其变成可用于厂区内绿地灌溉、冷却塔回用和污水车间运营用水,以节约水资源。

此外,诺维信也与一些国际组织合作进行水平衡管理评估项目,帮助工厂所在的整个流域更好地保护水资源。

推动制定我国洗涤领域生物酶行业标准

 《21世纪》: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着力做大做强生物经济,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当前,外界对“酶”的概念还比较陌生,如何理解酶制剂以及其可持续性?

陈晓慧:酶是一种蛋白,具有功能性,能够催化一些特定反应。提起生物酶,可能大家都觉得陌生,但实际上它与人们息息相关。我们早餐的面包、馒头中有淀粉,而我们口腔里有淀粉酶,就可以把它转化为麦芽糖。我们每一个个体,每天都在运用生物酶进行转化,维系生命。

酶的环保属性在于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人体内部有很多种酶,淀粉酶、蛋白酶帮助我们降解食物,碳酸酐酶帮助我们固定二氧化碳,使之更好地溶于水。酶存在于自然界,亦存于人体中,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东西。

因此,诺维信的目的就是通过现有的生物技术手段,将自然中发现的酶运用到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用生物科技解锁自然力量,为社会带来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的酶制剂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陈晓慧:在酶制剂领域,诺维信作为领头企业之一,有几万种微生物库和几百万种酶序列,在全球也是非常领先的。但即使如此,自然界还有很多未知领域。诺维信认为还有很多的可能性,我们希望能够在自然中发现酶,根据不同消费者、工业及农业生产的需求,将产品更好地定位出来,和客户共同创新。

对诺维信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于,行业里对生物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认为酶都差不多,将产品做出来就可以了。人们对酶的认知是笼统的,但其实酶有不同的分类,比如蛋白酶、淀粉酶等。而且,每一个酶分子,都有其特定功能,稍有改变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生物科技和生物酶发展领域还需要更多的积累和钻研。同行们应该秉持着以科学为导向的态度,为各行各业创造更丰富的解决方案,为企业从生产到产品的过程带来经济性和效能。

《21世纪》:洗涤领域的生物酶是否有行业标准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陈晓慧:目前,国内洗涤行业仍然围绕上一代化学基的原料来设计其标准,缺少为生物基产品设定的标准。对于生物酶如何去测定和把握其质量,国内还未呈现一个健全机制。诺维信也正在与洗涤行业协会合作,撰写新领域的行业标准。同时也推出诺维信的生物识别标识,与欧盟认证相结合,帮助企业更好地做选择。

其实,国外有时不会用行业的硬性标准去规范产品添加酶的情况,而是更注重对最终产品效能、整体生物降解性的测评。丹麦有很多专业的消费者协会,这些协会每个月会发布排名,通过去污率等实验及产品评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参考。

我认为,国内接下来需要两步走。一方面展望未来,考虑生物技术的发展,提升行业标准。另一方面,推动市场经济下的一些组织,如电商平台、消费者端的科学性新媒体平台等去做测评,将更好的产品优选出来,让消费者放心。

酶制剂助力粮食加工业上下游绿色转型

《21世纪》:我国《“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指出,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实现食品工业迭代升级,降低传统养殖业带来的环境资源压力。植物基蛋白具有可持续性。目前,中国植物蛋白的市场情况如何?

陈晓慧:我们说的植物蛋白其实是替代蛋白的一种,替代蛋白还包括了发酵蛋白,细胞培养等,可以统称为替代蛋白。中国替代蛋白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呈两位数增长的趋势,且国内市场仍在不断变化。

替代蛋白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不是一个陌生的事,很多人会接触豆浆、素鸡等,选择食用豆制品。因此,诺维信更要针对中国消费者不同的实际诉求,在技术上创新替代蛋白产品方案。此外,在动物饲料方面,替代蛋白也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目前国外已经有通过微生物发酵方式生产的蛋白质产品,但在中国还有待引入发展。

《21世纪》:诺维信在中国如何布局替代蛋白领域?

陈晓慧:诺维信在中国的布局,目前处于第一阶段,即以素食的多元化发展为主。第二阶段是发酵蛋白,即通过新的发酵技术让替代蛋白更多元化,未来也许还会有更多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甚至昆虫蛋白的穿插。当前,中国市场在这些领域还不够成熟。

总体而言,中国处于一个传统向新型替代蛋白食品转换的过程中。目前替代蛋白食品的基数很小,但是潜力很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21世纪》:诺维信创新酶制剂的研发,如何助力粮食加工业上下游实现绿色发展?

陈晓慧:诺维信致力于利用生物技术变革食物生产体系,从农场到餐桌,保障更多的粮食、更少的浪费、更好的品质、更有营养的食物以及更低碳可及的蛋白质。

在谷物加工领域,诺维信的酶制剂能够助力传统行业升级、减少食物消耗。从玉米到淀粉再到糖,再从糖发酵到下游的产品如氨基酸、赤藓糖醇,是现代食品加工体系里十分重要的一个链条。20年前,工厂主要依靠强酸水解完成淀粉到糖的工艺,当时工厂的效率非常低,强酸气味刺鼻,导致工作环境恶劣。随着生物技术的引入,酶法在今天已经完全取代了酸法水解,显著提高了效率。

近年来,诺维信进一步聚焦谷物加工的产业链条,往上游走,聚焦玉米到淀粉加工的过程,通过创新的研发,在中国市场上推出了湿磨酶产品。一方面,玉米淀粉企业由此可以减少玉米原料的使用,以减少种植和加工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降低用于干燥的蒸汽消耗,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产品的推广能够为谷物加工行业减少约40到80万吨的碳排放,约等于30万辆燃油车的年度排放总量。

《21世纪》:除了谷物加工领域,在粮食加工业中,如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领域,诺维信如何助力企业实现“双碳”目标?

陈晓慧:在动物饲养领域,饲料行业也是排放大户之一。采用诺维信的饲料酶制剂和动物益生菌,可以提高禽类对饲料的消化度,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提升动物健康状况,为农户节省3%的饲料用量,减少粪便中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系列酶制剂的使用,能够帮饲料养殖企业降低约900万吨的碳排放。

我国每年进口很多大豆蛋白满足饲料行业的需求。诺维信蛋白酶的使用,能够帮助整个上游行业节约大豆和豆粕作为蛋白的原料使用,并提高动物对蛋白的消化率。此外,在食品加工领域,诺维信根据中国烘焙制品的特点,研制了不同的酶制剂,有效延长了烘焙食品的赏味期并保持食物口感、增强外观,减少食品浪费,从而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减少碳排放。根据估算,若有40%的面粉采用生物保鲜方案,在中式馒头这一细分领域,能减少约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生物柴油技术可减少数千吨碳排放

《21世纪》:在液体燃料领域,依托绿色生物技术诺维信将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

陈晓慧:从原料端看绿色清洁的生物技术,其能够将农业废弃物秸秆转化为纤维素乙醇,将餐厨垃圾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终端产品也可用于交通运输业,尤其是为难以电气化的重型交通领域替代传统石油,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根据整个生命周期全流程测算,以中国年汽油表观消耗量1.3亿为基数,如果二代纤维素乙醇可以填补中国汽油消费量的5%,每年可节约3700万吨左右的CO2排放,相当于1500万辆燃油车在路上的排放。

在生物柴油领域,脂肪酶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生物催化,将餐厨垃圾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跟传统技术路线相比,可减少蒸汽消耗、强酸使用、酸水排放,以制备100万吨生物柴油为例,生物技术可减少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可能有人认为,对生产型企业来说,用绿色生物技术会增加成本,生物柴油的使用,不仅将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效益,同时还能为企业创造切实的经济价值,并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21世纪》:相比其他清洁能源,生物柴油的应用及开发优势是什么?

陈晓慧:在应用优势方面,从产业链上游来看,生物柴油来源广泛,可包括餐厨废油、工业油脂、农业及工业废弃物等。从产业链下游来看,生物柴油可打通更多应用场景,大型或重型运输较难实现电气化,而生物柴油适合货运及重卡,更可延展到航运、航空煤油。

在开发优势方面,生物柴油的使用不需要改变现有基础设施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可“即插即用”,并且工艺转化过程相对简单(油脂得率等),相比氢能的制作生产成本低很多。

(作者:李德尚玉,实习生周怡廷 编辑:李博)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