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率,有效应对国际粮食价格波动

南财快评朱俊峰 2022-06-15 15:01

朱俊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芒种之后,我国正式开始了夏粮收割季节。从近日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来看,已经收获小麦2.56亿亩,进度达到8成。目前从各省市得到的信息来看,今年的夏粮确定会是一次大丰收,如主要的小麦产地山东省,预计收获小麦100亿公斤左右。面临今年国际粮食市场大波动,全球饥荒风险前所未有严重,夏粮收获情况较好,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市场稳定是最大的利好,也是国家今年对主粮种植和收购采取了有效的激励措施的结果。

播种到种植环节之后,收割也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环节。种出来了粮食要收割进去,储运地好,才能是真正的丰收。长期以来收储环节一直都是我国粮食生产过程中较为低效的环节,目前收获环节的机收节粮减损正在被全社会认知和重视。保障粮食安全不仅要“开源”,更要“节流”。特别在人口众多、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下,减少粮食收获损失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受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节粮减损其实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选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19年粮食及农业状况》,全球粮食总产量约14%的损失发生在收获与零售环节之间,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价值4000亿美元左右的食物。粮食收获环节作为粮食供应链的开端,是决定粮食产后数量和质量的关键步骤。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如何促进收获环节粮食减损、增加粮食有效供给,对于我们当前应对全球粮食危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是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水平的评估数据。尽管许多研究聚焦了粮食储备损失,但粮食收获也是损失最严重的环节之一。权威学者估计。在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损失的30%以上都发生在收获环节。科学测算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数量和比例是推进节粮减损的基础,但由于定义和测量方法上的差异,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差异较大。根据笔者团队于2016年采取全国大样本问卷调查法,发现2015年中国的水稻、小麦、玉米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分别为3.52%、4.72%、2.74%。虽然农户自身估计的粮食损失率能够从实操层面提供相对精确的反馈,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各种来源的衡量偏误,如记忆误差、扩大或缩小的倾向性。课题组于2016年,同时对8个粮食品种在30个实验点进行了田间实验法,发现中国的水稻、小麦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3.02%、2.43%,而玉米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在4.76%~12.41%。当然,实地测量粮食产量操作成本较高、实验选点有限,代表性其实相当不足。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比较各种数据看到我国粮食收获存在的巨大改善空间。

二是粮食收获环节损失的影响因素。从全国市场看,粮食收获是一个宏观结果,粮食损耗其实也可以视为一个宏观结果,但是宏观层面的粮食损失背后其实是每个微观个体的生产经营决策。即使在同一片土地上收获的同一种粮食,其损失也存在较大的差异,那么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差异?一方面是粮食生产和收获因素。一般而言,种植规模越大,收获越粗放,损失率越高。目前的相关研究已经发现,随着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普及,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情况有所缓解。特别是农机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专业化的技术和管理降低了收获环节的损失。收获时机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过晚收获会导致粮食籽粒更容易脱落,过早收获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而增大损失率。劳动力的充裕程度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投入的匮乏,使得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增加。粮食收获的精细程度也至关重要。在田间收获环节,由于赶茬等原因加快收割机的运行速度,容易导致粮食籽粒破损、漏收和脱粒不彻底而增加损失。另外,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粮食收获时的异常天气和虫害情况会显著增加损失。例如,收获时遭遇大风、暴雨容易导致倒伏或籽粒脱落,虫害则导致粮食部分变质而不可食用。所以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收获环节需要增加相应的抗灾害投入。社会和经济因素,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户的教育水平和技术培训差异,理论上,农户的教育水平和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正相关,虽然未必是一般规律。但是农户和农机手缺乏技术培训,采用不科学的收获方法,通常被认为是制约粮食减损的重要原因。

随着农资、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粮食收获损失的成本效益成为节粮减损的关键因素。一般认为,粮食损失包含不可控部分和可控部分。前者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原因,无论如何也难以避免的损失;而后者主要是粮食生产者的收获决策导致的损失。在理性人的假设条件下,粮食收获损失水平是农户衡量成本效益后的“明智之举”。那么如何降低节粮减损的边际成本,提升节粮减损的边际收益?解决该问题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一些研究已表明,农户收入的提高可能意味着更严重的粮食损失,特别是在目前可用的收获技术下,粮食损失是农户主动承受的。因此,节粮减损的解决方案不能比现有的粮食损失本身更加昂贵。例如,联合收割机比手工收割粮食的亩均损失高,但收获成本明显低于手工收割,降低联合收割损失的边际收益很低。所以在推动收割增效,改善收割损耗的措施里,必须要考虑到农户作为经营者本身的考虑。

三是降低粮食收获损失的干预措施。目前,针对粮食收获环节的减损都聚焦在田间减损,相关干预措施旨在提高农户层面收入和福利。但是从治本角度看,与其投入大量资源实施收获时和收获后的减损管理,不如在收获前就进行干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品种选择、品种优化,开发抗病虫害、抗倒伏品种。研究表明,在水稻收获环节,优良品种的损失率均低于普通品种。部分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成熟后易脱落,造成较大损失。在产后管理方面,对农户和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另一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也能发现,在收获过程中收割机机手操作机械的熟练程度会影响粮食损失水平,熟练机手能够降低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另外,收获时良好的作业态度也可减少损失。

总之,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率,对于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全民粮食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本而言,这是一个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种业水平,以及农业经营水平的综合问题,在公共政策设计方面需要特别留心。

(作者:朱俊峰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