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让地方债在形成有效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2 05:00

在地方债资金的使用上,还应将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重要目标。只有市场主体真正成长了,市场活力充分激发起来,地方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6月,地方债发行额超1.5万亿元,有望创单月发行规模新高。到6月21日为止,今年以来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4.4万亿元,到6月底,有望接近5万亿元。总体来看,今年的地方债发行节奏较快。

地方债发行较快,与2022年的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是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2年经济工作的定调。据此,中国2022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本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始于2008年,最初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启动。由于国内外经济环境持续复杂不断,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至今已14年。为了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财政政策的定位与工具组合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强调效能的提升,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

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头戏有二:一是支出保持适当的扩张力度,二是大规模减税降费。2022年的减税降费重点在减税退税,预计规模为2.5万亿元,其中有1.5万亿元为增值税留抵退税。根据实际运行来看,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比预计的还要大,这也进一步说明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

支出扩张除了靠税收收入外,有相当部分需要靠债务筹集的资金。2022年地方专项债额度按3.65万亿元安排,与上一年持平。这为地方债形成投资的规模提供了资金保障。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2022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474.3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82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18185.08亿元。

应该说,对于2022年国内外复杂的形势,财政政策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财政赤字率按2.8%安排,体现财政可持续的要求,同时又为应对更加复杂的形势预留下财政政策空间。同时,包括中央银行结存利润上缴等过去罕见的超常规融资方式的采用,为财政支出扩张提供了更多的可支配财力。这些都充分说明财政收支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政府收钱和花钱,而是有丰富的国家治理含义在其中,体现了财政保障国家重大政策目标落实的担当。

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体现在预算收支安排上,而且还与预算的执行有着密切关系。同样的财政支出规模,在年初支出与在年末支出,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或有天壤之别。

尽管对2022年的经济形势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估计,3月份以来的俄乌冲突和多点散发疫情,还是构成了预期之外的经济冲击因素,让中国经济承受较大的压力。稳增长也因此成为更为重要的目标,稳增长最主要的目标是保市场主体和保就业。保住市场主体,就是保住就业岗位。保住就业,就是在改善最大的民生。2022年,大学毕业生有1076万人,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农民工就业形势也在发生较大的变化,年龄稍长的农民工就业已经是一大难题。再加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就业结构性调整,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离开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新的就业。地方债加快发行,就是要让地方债在形成有效投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适合当下经济形势的政策,但要让政策发挥好作用,仅仅靠地方债的多发和快发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方设法把地方债筹集的资金更有效地利用起来。

眼下,有些地方专项债券发行了,资金也筹集到位,但就是项目不能同步启动,导致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有效落实,从而影响地方债本来可以拉动的经济增长。为此,需要在地方债项目优化上多下功夫。地方应想方设法排查项目推进的堵点,并采取超常规的做法,打通堵点,持续推进项目,形成有效投资。

对于那些可能触碰红线的专项债项目,需要分类对待。能调整规划的当调整规划,不能调整规划的,就要设法调整项目。对于不能持续推进但资金已经到位的项目,地方债资金就要想方设法予以统筹使用,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能违反预算法的规定。

在地方债资金的使用上,还应将激发市场活力作为重要目标。只有市场主体真正成长了,市场活力充分激发起来,地方债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超常规稳增长,需要超常规对待地方债资金。只有这样,积极财政政策快发多发地方债促经济增长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