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局王春英: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 资本项目已实现较高可兑换水平

21金融街唐婧 2022-06-23 18:38
央行、外汇局发布会划重点!事关稳经济的金融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底超过了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资本项目已实现较高可兑换水平

王春英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领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更加稳健,体现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进展。具体看,我国内外部经济发展更加均衡,经常账户顺差和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活跃,跨境收支规模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地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二是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已实现较高可兑换水平。具体看,直接投资已经实现了基本可兑换,跨境融资由市场主体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自主开展,跨境证券投资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双向开放,境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证券超过了2万亿美元,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进一步提高。

三是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便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具体看,真实合规的经常项目交易得到充分保障,跨境投融资等资本项目手续不断简化,科技赋能数字外管进展明显,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多样化的外汇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四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外汇市场不断健全,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和管理汇率风险创造了良好条件。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超过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十八大以来交易量增长了3倍,2021年交易量达到了36.9万亿美元。

五是外汇储备资产实现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近年来,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底超过了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

王春英在回答“如何评价这十年来外汇市场的运行和跨境资金流动情况”的记者提问时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成功应对了多轮外部冲击,跨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外汇储备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总的来看,这十年,我国外汇市场呈现了更加成熟的发展特征。

一是国际收支结构更加稳健。经常账户顺差始终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对外资产负债结构逐步优化,民间部门持有资产规模不断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增加,外债增长主要来自境外长期资金配置我国债券,外债结构优化,风险可控。

二是金融市场更加开放。跨境证券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境内股票和债券逐步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跨境投融资交易规模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三是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更加明显。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能够及时有效地释放外部压力,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同时,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和国际支付结算中的占比持续提高,有助于降低我国跨境交易中的货币错配等风险。

四是外汇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我们看到市场主体逐步适应了汇率双向波动,总体保持了理性交易模式。企业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在增强,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外汇市场管理框架更加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不断健全,宏观审慎工具更加充实,微观监管执法标准保持跨周期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我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将保持活跃,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具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统筹:马春园)

(作者:唐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