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下跌8.59%,3月开始呈现波动下行的走势,在四月下旬突破3000点,达到最低点,随后开始攀升。
放眼海外,纳斯达克指数从年初15644.97的高位持续下跌到如今的11053.08,降幅达到了29.35%。
从数据来看,美国步入经济下行周期,而中国正在出现经济宏观环境的改善和复苏。在此背景下,中美经济未来走势如何?对资产配置有何影响?
近日,瑞银资产管理(上海)董事、资产配置基金经理罗迪在瑞银资产管理2022下半年市场展望交流会上分享了他对上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的看法,并对分析了下半年的经济发展重点。随后,罗迪还与21世纪经济报道分享了他对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背景下资产配置的策略观察。
对于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势,罗迪认为,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处在两个不同的经济运行轨道之上,全球经济下滑,市场交易可能会进一步衰退;而中国经济则处于复苏之中,因而市场交易会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复苏对股市来讲是利好的宏观环境。
同时,罗迪指出,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放缓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不一定会步入衰退。发达经济体的制造业、服务业各项经济指标都在下滑,高通胀也会抬升企业的成本,加速央行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步伐。两方面的作用之下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比较低。但过去两年美国、欧洲出台了大量的财政刺激,为私人部门、企业以及居民带来大量财政盈余,帮助他们更好地渡过经济下滑周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或者消退经济衰退的压力。
中国宏观环境正在步入新的上升周期,但仍面临多个挑战,比如疫情的风险仍然长期存在。仍然会对居民的生活以及企业的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政策高度聚焦稳增长,4、5月份从经济、财政政策各方面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措施,需要高度关注6、7月份经济数据是否能够验证经济复苏的态势。中期来看,中国经济基本上处在复苏阶段,市场具有前瞻性,基本面的好转会让市场变得更加乐观,因而继续当前复苏交易的逻辑。
《21世纪》:今年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对资产配置有什么样的影响?
罗迪:上半年可以看作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3月份之前,全国的宏观经济从去年底开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政策转向,从相对于收紧的主基调变成是稳增长。
但是进入3月份之后,新出现的疫情基本上打破了复苏的路径。对此,政策推出了更大力度的支撑。这对于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还需要继续观察政策实施的力度,对于基建的投资,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以及整体消费的提振。
从资产配置来看,在疫情之前基本上是整个的资产慢慢转向股票。这对股市带来了很大的扰动,导致包括境内的股票、港股、中概股,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回撤。6月份以来,上海、北京基本上全面恢复常态化,市场开始反弹,但不确定性会使市场的反弹相对较慢。
此时,债券充分体现了资产的安全性。国债的利率处在近年来各个周期的低位,也就是说市场其实是有很多资金配置了国债利率债,对于信用债来说也是一样,尤其是高等级信用债,目前这些债券的估值基本处于非常贵的区间。
从配置的角度的话,到未来3-6个月时间,基本上还是比较看好股票。
《21世纪》:短期的经济不确定性情况下,你预计未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怎样的走向?
罗迪:我认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在未来应该还是维持“稳经济、稳增长”的总基调,也就是说财政还是会维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这个货币政策应该是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不至于造成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的短缺。比如说近期央行公布了提升政策性银行8000亿的信贷额度。
货币政策大幅的宽松是因为目前国际上的货币环境相对收紧,那么中国如果能维持一个当前的水平不变,对于国际水平就已经是宽松了。从这个层面来说,如果说我们进一步的宽松,有可能对外汇资金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整个货币和财政的调整需要和整个宏观形势互相协调。
《21世纪》:美股正处于下行周期,对于美股来说对资产配置有何影响,然后投资策略是否发生了转变?
罗迪:把全球资产放在一起来看,在中期层面,也就是一两个季度之内,我们更看好中国的股票,不管是港股还是A股,对于美股来说,我们认为它整体来说还是处在下行区间。
从去年的下半年到现在,标普500的估值已经出现了百分之三十几的一个调整,但是标普500的盈利预期还是在进一步的上行。所以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伴随着美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的下滑,标普500的盈利预期可能逐渐会见顶,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导致美股整个资产价格的下滑。
而中国股票不管是估值,还是盈利,更多的是在上行的空间。
对比来看,目前更看好的是中国股票。所以从资产配置这个角度,我们对于海外的股票类的资产现在处于低配的状态。
《21世纪》:近期大宗商品市场出现了一些下跌趋势,尤其是油价也出现了回调,你认为大宗商品市场算已经见顶了吗?
罗迪:我觉得短期可能很难说见顶了,因为从供应和需求两方面来看,总体来说全球的需求是有一个下行的走势,美国经济放缓对于全球的需求是一个很大的拖累。另外一方面,从供应的层面,不确定性仍然存在。
石油,包括其他能源价格的变动更多是由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从3月份到现在,油价的波动非常大,但它仍然是上行趋势,由于国际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很难说它什么时候能够见顶。
《21世纪》:目前国内的基建投资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国家对于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举措还没有放松,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资本,扩大对基建的投资,请问有哪些观察?
罗迪:今年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是房地产的投资并没有出现比较大的复苏,直接导致了土地购置费用并没有出现比较明显的反转,这也是我们观察中国经济、房地产领域复苏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为了弥补土地购置带来的挑战,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地方政府的专项债提出了比较高的预期,新增专项债的额度也比较高,和去年持平。另外近期央行也宣布对政策性银行加大贷款额度。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对基建的建设并不追求大水漫灌,更多是精准关注既能够补短板,又能够创造比较好的社会收益的项目。既然基建是今年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抓手,在资金供给方面应该不会有明显的挑战。
(统筹:马春园)
(作者:吴霜 )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