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五大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超90%,广深双核带动跨圈融合发展

城市经济地理吴文汐 2022-06-24 14:51

广东五大都市圈以占广东省50%以上的土地面积,产出了90%以上的GDP,不仅引领着圈内经济社会活动,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广东现代化都市圈体系初具雏形。

2020年,广东提出打造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和湛茂五大都市圈。2021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对五大都市圈的范围进行了清晰界定。五大都市圈的内涵功能和划分尺度日渐明确,都市圈协同、融合发展的蓝图更加清晰。

根据相关规划,广东将推进都市圈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为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按照明确划定范围后的都市圈GDP计算,五大都市圈2021年GDP总量占广东省GDP总量的比重约为93.5%。其中,广、深都市圈GDP总量超过4万亿元,广州、深圳不仅对各自都市圈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对五大都市圈整体的发展也起到了辐射作用。相比之下,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功能作用仍待发挥。

受访专家表示,都市圈的形成,表示区域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单个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域的集聚和扩散,转向“多圈、多核、叠合、共生”的发展形态,都市圈要打破圈内、圈外所有行政边界的阻隔,让资源要素得以更加灵活通畅地流转与配置。

五大都市圈引领广东经济发展

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提出,科学制定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协同发展机制。

这是广东省首提五大都市圈概念,彼时五大都市圈划分范围并未在文件中公布,但从后续的各项政策中可以描摹出雏形。

2020年6月发布的《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便划定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和韶关六城,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五城。随后,有媒体发布五大都市圈地图,指出汕潮揭都市圈只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五大都市圈独独落了梅州。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的《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两份文件进一步细化五大都市圈划定范围,都市区的概念被引入其中,广州、深圳、汕潮揭三个都市圈划分范围更加明晰。

根据规划,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全域,肇庆端州区、鼎湖区(含新区)、高要区、高新区、四会市,清远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清远英德市和云浮、韶关都市区部分。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有关任务举措涵盖河源都市区和汕尾都市区、海丰县、陆丰市。梅州都市区成为汕潮揭都市圈的联动发展区。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经济学教授陈鸿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大都市圈概念初提时并未完全明确哪些城市被划分在内,如今的规划不是调整,而是对都市圈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化。“广东对于都市圈的内涵、功能以及划分都市圈的尺度都在不断细化、精准化,更加凸显了核心城市和都市区本身对于圈内经济社会活动的集聚扩散以及引领带动作用。”

广东五大都市圈不仅引领着圈内经济社会活动,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记者粗略统计,五大都市圈以占广东省50%以上的土地面积,产出了90%以上的GDP。

若按照五大都市圈明确划分范围后的GDP进行计算,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2021年GDP依次约为43415.41亿元,46568.47亿元,12565.06亿元、6440.15亿元、7258.03亿元。可以看出,广、深都市圈在经济发展上远超其他三个都市圈。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五大都市圈的发展应有所区分。广、深都市圈因为有一线城市的带动,在发展动力上无疑是一流、强大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虽GDP不及广、深,但地域广阔、人口相对较少,人均GDP并不低。而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内应优先考虑如何协调与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湛江之间的关系,这是一大难题。

破解核心城市带动力不足难题

都市圈如何界定?根据国家发改委2019年2月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一个辐射带动力强的核心城市,看似成为发展都市圈的前提条件。但事实上,从广东五大都市圈来看,除广、深在各自都市圈中确实扮演了领头羊角色,其他三个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带动作用似乎仍显不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中核心城市占都市圈GDP的比值依次为65%、65.8%、30.9%、45.5%、49%。

在陈鸿宇看来,发展都市圈如果一定要凸显某个城市的“首位”引领带动作用,这其实是对都市圈本身功能和运行机制的一种误读。都市圈是在市场经济的长期运行中形成的,可能是一个核心城市向外扩散为多个都市区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多个城市集群平行发展聚合形成的。

如何破解核心城市带动力不足的难题?陈鸿宇认为,首先,圈内必须开放。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都市圈的形成,表示区域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单个核心城市对周边地域的集聚和扩散,转向“多圈、多核、叠合、共生”的发展形态,没有哪一座核心城市是全能的,每座核心城市在都市圈中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功能,因此都市圈要打破圈内、圈外所有行政边界的阻隔,让资源要素得以更加灵活通畅地流转与配置。

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三个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不强的局面如何找寻突破口?陈鸿宇表示,有两点需要坚持,一是交通先行,二是产业为基。

交通方面,具有聚合高等级资源要素的能力,包括成为聚合陆海空立体交通资源的枢纽,是成为都市区核心城市的前提。要做到交通先行,珠海、汕头、湛江都要赶快补上目前交通链尚有缺失的短板,提升连通圈内外城市的高铁网、高速公路网、城轨网的密度,尽量推进沿海和内河港口、空港的共建和整合。此外,还要努力成为珠西、汕潮揭、湛茂三个都市圈连通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之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网络的重要平台,带动各自所在都市圈融入全省“一核五圈”的大格局。

陈鸿宇认为,所谓产业为基,就是将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都市圈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目标。如果产业链、资本链、创新链是断裂的,都市圈也将是松散的。

以汕潮揭都市圈为例,汕头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东翼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市内还有汕头经济特区、华侨经济文化实验区、国家综合保税区等政策支持,汕潮揭都市圈内的陶瓷、纺织服装、不锈钢、五金、玩具等众多传统优势产业,基本上可以通过汕头口岸与国内外市场相融合。

除了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外,周边城市也在为核心城市减负。从产业布局来看,周边城市可以承接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和转移。从人口布局来看,都市圈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特大型核心城市过度集中的人口向圈内外腹地均衡扩散。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广东有1亿多人口,如果绝大多数都在珠三角,不利于广东的均衡发展,可以推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城市以都市圈为范围扩散发展,正如广州都市圈内的居民可以在广州工作,在清远居住。

五大都市圈融合共生

不仅圈内要协同发展,圈与圈之间也要融合发展,都市圈融合共生的思想在《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有所体现。规划提出,加强跨都市圈合作,破除制约各类资源要素在城市间、都市圈间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共建五大都市圈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林江认为,淡化行政边界、行政级别,是建设都市圈的意义所在。“过去城市与城市之间是单对单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之间需要考虑到行政级别。而现在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淡化了行政级别,也不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讲求融合发展。”

陈鸿宇同样认为,发展都市圈的意义在于打破行政边界,让要素可以按照市场化取向,更加畅通、更有效率地配置和流通。因此,遏制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快目前规模较小但很有发展潜力的都市圈的发展步伐,这就要求各个都市圈不仅圈内要融合,圈外关系也要通畅。广州、深圳不仅要带动圈内城市,还要带动全省。

这一点应如何实现?陈鸿宇认为,一是打破“核-带-圈”之间的边界,比如深圳都市圈正在着眼“全圈”统筹谋划交通、产业、生态、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二是努力按照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发展走势,实现产业兴圈,这就需要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等,必须把相关的产业链节点部署在核心城市周边的市县都市区,如目前深圳、东莞的众多产业项目的生产环节,已经延伸到汕尾和河源的都市区。三是圈与圈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行政边界会更加模糊,例如惠州和东莞虽属深圳都市圈,但与广州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中山和珠海虽属珠西都市圈,跨江与深圳、东莞融合发展的势头也很猛。

林江认为,都市圈融合发展,基建是第一步,要实现“轨道上的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第二步是消除人员常来常往之间的诸多限制,让人们创业、择业、居住的范围更广。“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无阻,这就是都市圈之间要实现相互融合的纽带。”

彭澎表示,长远来看,三个与大湾区关联较强的都市圈会走向一体化,粤东、粤西的都市圈也会走向一体化。机场的选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有所谋划,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与地铁网络的接驳,“轨道上的大湾区”建立在高铁、城际和地铁网络的融合上,哪个城市是枢纽,哪个城市就是都市圈的核心。

放眼来看,不仅广东五大都市圈间需要融合,更要与外围的其它都市圈、城市群加强联系,为广东都市圈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林江表示,以湛茂都市圈为例,若只是考虑湛江、茂名本身,而不去考虑广西、海南融入大湾区的因素,并不能完全体现湛茂都市圈的功能。海南自贸港、北部湾地区最终也要融入大湾区,在这个过程中,湛茂都市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纽带。

同理,汕潮揭都市圈可以通过海峡西岸经济带与长三角地区连接,广州都市圈也可以通过韶关与长株潭都市圈发生联系。

陈鸿宇表示,发展都市圈,无论交通还是产业都必须跳出本圈,去与其它圈发生联系,越开放就越能取得长足发展。

(作者:吴文汐 编辑:李博)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方式:wuw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