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A股成长力丨华锋股份董事长林程:建南北两大基地补产能短板,国内外市场齐头并进

21对话雷晨 2022-06-28 16:43

“我们现在的规划是要做大,准备设立一南一北两大基地——北方就在顺义,南方在广东肇庆,即华锋股份母公司所在地。”林程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实习生黎雨辰 北京报道  

6月26日,华锋股份(002806.SZ)全资子公司理工华创的“新能源商用车电控及驱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奠基仪式在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产业基地举行。

该项目占地面积24.94亩,规划厂房及实验室总面积29928.97立方米,购置的各类设备将用于研发实验室及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后将大幅提高理工华创整车控制器系统、电驱动与传动系统等产品研发及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理工华创成立于2010年,长期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北京理工大学电动汽车技术唯一的产业化依托单位,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平台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

上述项目在华锋股份的整体产能布局中有怎样的意义?未来华锋股份将如何走出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华锋股份和理工华创董事长林程。

建南北两大基地补产能短板

21世纪:公司当前的产能大概是多少?在产能方面的布局是怎样安排的?

林程:公司现在把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作为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理工华创进行市场投放。理工华创是华锋股份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通过并购进入到上市公司体系,现在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一个主体。

现在理工华创距离真正的大规模产业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目前的规划是要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业务,准备设立一南一北两大产业基地——北方在顺义,南方在广东肇庆,即华锋股份母公司所在地。

我们现在北方基地的产量大概有1万台套/年,希望顺义基地建设完成后能把产量做到5-10倍。今天我们举行了奠基仪式,等到明年年底差不多可以建设完成,再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达产。

在南方我们也有类似的规划,南方基地已经同时在建,我们计划用5~10年时间,把产能做到5-10倍,以满足国内外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产品的市场需求。

21世纪:公司选择顺义和肇庆这两个地方布局,两地在区位方面各有哪些优势?

林程:北京顺义算是汽车城,顺义区的营商环境很好,汽车产业在顺义聚集,客户也在周边,产业链比较齐全,北方客户未来订单爆发式增长趋势确定,为改善公司未来产品交付状况、缩短物流时间、满足客户审厂需求等,结合公司制定的经营计划和实际经营情况,将加强北京顺义产业建设,我们会利用北理工的优势,把中试研发的基地放在北京。而肇庆是上市公司华锋股份的发源地,也希望能给南方基地的业绩提供支持,南方基地的产能规模规划,对北方基地形成有效的产能补充,两地未来可总共满足未来10~20万台套/年的产能需求。

上市公司想要发展,应该是依靠创新,不能靠打价格战,也不能完全靠以往的模式,靠模式是不能长久的。我们理工华创也在不断地迭代技术,创新我们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个公司如果没有技术迭代、没有创新就会被淘汰。

21世纪:在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这方面,公司研发实力和市场地位在国内处于怎样的位置?

林程:截至今年4月,理工华创获得电动汽车领域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148项,并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21年新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颁发的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一项。

在新能源商用车零部件方面,目前我们不但有上百项专利,还有一大批全职博士人才。这些人才大多是北理工自己培养,然后留在公司的,理工华创的高管基本都是博士学历。

现在公司产品对应的车型主要包括公交车、物流车,还有一些特种车辆,比如一些重卡和工程机械车,此外还有不少叉车。其中福田物流车占比较高,另外北京公交也基本上是华创在提供核心零部件。

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

21世纪: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哪些?在手订单情况如何?

林程:华锋股份现在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作为公司重要发展方向,主要是通过子公司理工华创进行市场投放。目前公司三电系统主要面向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为客车、物流车、卡车等商用车型提供新能源电控及驱动系统。

福田汽车、一汽解放是公司的主要北方客户,我们现在正在开拓南方客户,比如广汽等,我们也希望能逐渐进入乘用车领域。

21世纪:今年4月份公司跟福田签订了年度框架合同,合同规模有多大?执行情况如何?

林程:合同签订的是1.5万套,目前还在执行中。这几年商用车发展得非常快,今年相比去年,市场大概翻了1~2倍,明年预计比今年还要再翻1~2倍。

不过,现在汽车行业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供应链和产能,所以我们要加快补短。用创新思路发展供应链,逐步适应并应对因芯片等半导体元器件短缺所造成的供应链问题。

21世纪:在海外业务方面,公司旗下哪些产品已经对外出口?可否介绍公司海外相关布局?

林程:理工华创目前已经有一定体量的出口业务,出口产品涉及电动公交、换电站等。

我们不仅是出口产品,还出口技术。我们的技术早在2013年已经出口到了欧盟,在波兰成立了合资企业,现在已经有使用华创技术的车辆在当地示范运行。后续理工华创也可以通过合资公司在欧洲批量销售产品。

当然,欧洲在新能源商用车规模化应用领域的发展要比中国要慢10年到20年,所以会有一个逐渐应用的过程。

21世纪:对于产业链卡点问题,如何理解?

林程:卡点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国际环境。比如说我们汽车行业出现芯片不足的问题,现在已经在开展国产化芯片代用研究,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另一个是疫情因素,因为我们的供应商遍布全国各地,所以公司近两年的供应链经常会受国内频发的分散疫情影响,因各地疫情管控、物流管控导致延误,好在客户基本上都比较理解我们,双方也在交货方面达成了谅解。

21世纪:作为企业掌门人,你觉得公司在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链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林程:我们公司在产业链偏后端,前端还有很多企业是做材料做芯片、做基础系统的。我觉得汽车行业不是靠哪一个企业就能搞得起来,而是要共同合作,一起把整个产业链做全。但说实话,起步比较早的西方国家也不可能把产业链全部做全。我们做好产品,产业链的每一端都做好自己的部分,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21世纪: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全球未来产业卡位的信心如何?

林程:非常有信心,因为我们国家起步也算比较早的,而且我们的产业在全球范围来看其实是最齐全的。事实上,现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商用车方面,中国都走在世界前列,规模大概占到全球一大半以上,而且还有大量的产品出口。

卡脖子的是少量的一些新能源汽车关键器件,这方面我们不用太担心,国家已经有战略指引,整个芯片的产能规划和产业规划的体量都是非常大的。而且汽车的芯片跟手机芯片不一样,汽车芯片中国是可以做的。

(作者:雷晨 编辑:朱益民)

雷晨

记者

关注资本市场,持续追踪上市公司、北交所监管动态。邮箱:leiche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