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蝶变:海港新城进阶科创高地 “湾区之心”十年变迁重塑新起点
此次《南沙方案》提出的南沙与港澳合作,不仅是空间上的联通,还有着科技、制度、文化等丰富内涵,强调南沙的城市综合功能,要跟港澳合作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一带一路”支撑的平台。
走出地铁蕉门站,道路旁边随处可见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停靠区域;来到南沙港,四期工程“智慧港口”正在建设中。10年前,这里大部分还处在一片建设之中。
从发展海港经济到聚焦科创产业、拓展城市功能,南沙所经历的10年是中国新城建设的一个缩影。继成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南沙又迎来新的重大政策机遇。
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称《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根据《南沙方案》,南沙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6月2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南沙方案》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务院印发《南沙方案》,赋予南沙重大战略定位、给予重磅支持政策,为南沙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广州目前正抓紧制定“1+3”政策体系:“1”是出台1份实施方案,“3”是指制定实施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3份清单,具体包括12项重大政策、252项重大事项、60项重大项目。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马向明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此次《南沙方案》提出的南沙与港澳合作,不仅是空间上的联通,还有着科技、制度、文化等丰富内涵,强调南沙的城市综合功能,要跟港澳合作变成一个国际化的“一带一路”支撑的平台。
从海港优势到高新产业
1993年是南沙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彼时的南沙还叫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12月,南沙港开始动工,选址龙穴岛,岛上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最初的建设者只能乘快艇上岛。直到2004年9月,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工程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才正式投产,南沙世界先进港口的蓝图变成现实。
随着时间推移,这片由港口起家的热土迅速被推到城市化快车道中。2005年,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成立,尔后的定位多次变化,2012年才被设立为国家级新区。2015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
广州本土企业卓志是南沙海港经济发展的见证者与追随者。
2014年,卓志集团在南沙开启跨境电商业务,历经8年建起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体系,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随着南沙发展定位等级提升和广东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全覆盖,未来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内会形成更加活跃的进出口和国际转口的跨境电商生态,以及数字贸易新业态。”广东卓志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CEO李金玲说。
南沙借助地理区位优势和叠加政策红利,不断扩大港口规模,支撑海港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21年,南沙港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汽车吞吐量112万辆,累计开通135条外贸航线。
马向明认为,2012年南沙被设定为国家级新区,除了聚焦产业,还聚焦于社会发展,加强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建设。2015年,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是南沙角色进阶的关键节点,南沙被视为国家层面对外改革开放的窗口,更具综合性。
与此同时,南沙科技创新实力实现飞跃。2014-2018年,南沙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GDP)从1.85%提升到3.46%。在产业方面,南沙聚焦海洋科学、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重点发力,吸引到小马智行、中科宇航等科创企业落地南沙。截至今年4月,745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620家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企业落地南沙,为南沙产城融合发展提供了动力。
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小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19年公司在南沙考察后决定在此落地,今年6月,中科宇航总部迁入南沙,今年8月,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也将建成投产。
“南沙是大湾区的核心区,整体发展比较快,政府办事效率比较高,营商环境比较好,现在把总部迁到南沙将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广东在商业航天方面有一定基础,我们有信心在广东形成一个全新的产业链。”胡小伟说。
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大湾区办主任李海洲在回答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问时还表示:“在重大政策方面,用好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我们正抓紧研究提出优惠产业目录。”
“湾区时代”南沙新起点
南沙的定位还将如何拓展?
《南沙方案》将南沙的发展更紧密地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蓝图中,南沙将打造一个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与港澳的科创合作是一大重点。《南沙方案》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
南沙对于自身科技发展早有定位,借助于港澳合作将更好地促进科创资源的对接。在南沙“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南沙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一核两带三芯多极点”的科技创新空间格局。
香港有基础研究能力,而南沙有产业应用场景。在马向明看来,南沙与港澳合作能引进国际科创要素在南沙进行创新,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局。“广州具有丰厚的科教基础、产业条件提供支撑,港澳与南沙能进行多方面的对接,拓展科创合作空间。”马向明说。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在9月迎来开学,此前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也落地南沙,南沙科学城、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正在建设……核心科创平台正在南沙加速成型。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粤港澳在科技、产业方面的合作希望上游的基础科研能够与中下游的应用、生产更好地结合,南沙刚好能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做科技产业的结合和转换。
“香港基础科研能力比较强,但产业化能力较弱,很难转化成应用成果。而广州、东莞等产业力量比较强,能够与香港形成互补关系。”方舟拿人工智能在无人驾驶的应用举例,香港在无人驾驶图像识别方面有一些世界领先的技术,但是在香港的试验场地和应用场景受限,南沙恰好是技术落地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近10年科创产业的战略布局已然带来质变,南沙将科创基因融入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正在建设,这一全球首创智慧码头融入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云计算、5G通信等先进技术,把数字经济应用在码头场景中。
科创的力量也在塑造着南沙的城市形态。
2020年12月,全国首个城市AI图书馆在南沙开馆;今年5月起,南沙的道路上新增了100辆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智慧路灯、智慧交通、“城市大脑”……一座拥有科创基因的智慧城市正在形成。
在新的定位之下,南沙将做好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文章,由科创、产业开始,慢慢推广到更多的合作维度。
马向明说,南沙既能用好大湾区内地的资源,又能联合港澳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双方融合可能会衍生出一些新的裂变。
上述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也表示,将依托先行启动区交通枢纽快捷通达香港澳门的优势,集中资源,全面加快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等三个区块的建设,推进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导入、功能提升和配套完善。进一步深化设施融合,打造更高能级的城市功能承载区,构建以南沙为圆点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
(作者:柳宁馨,刘雪,魏彤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