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涌·香港向前|港科大副校长汪扬:用好“一国两制”制度优势,香港要成数字经济接轨世界桥梁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黎霞 2022-07-01 17:15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黎霞 广州报道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五年前,《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三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如何看待香港这些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成效?作为科创高地的香港,在打造创新环境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城市竞争加速时代,香港应抓住哪些新兴产业的机遇?6月27日,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专访。汪扬表示,中国未来一定是世界最大、最有活力、最具创新性的数字经济体,香港应该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打造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接轨世界的桥梁。

谈及将于今年9月开学的港科大(广州),汪扬说,创新是根植于香港科技大学血液的基因,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港科大和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未来港科大(广州)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来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香港可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桥头堡 

南方财经:你最近提到看好中国数字经济,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香港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汪扬:什么是数字经济?我认为,一是数字转型,产业数字化,目前中国尤其是大湾区的实体经济数字化发展非常快;二是数字产业化,数字资产、虚拟资产都属于这一类型;三是元宇宙的发展,这还处在探索的领域。

目前数字资产处于低沉期,但我认为任何新鲜事物发展都有周期,数字资产是不可能消失的,而且很可能将是数字经济三部分中发展最快的一部分。有数据表明,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会达到GDP总量的50%左右,预计在未来20年内,数字经济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甚至是最主要支柱。

数字经济发展必须有三个要素,一是基数,数字经济一定要有人,我们有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口基数;二是基础,数字产业很早就在中国落地发展,众多企业对数字产业的未来持有积极的态度;三是技术,中国现在互联网场景发展得很好。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比中国更具备发展数字经济的三个条件,中国也将会是世界数字经济的最大驱动力,是最大、最有活力、最具创新性的数字经济体。此外,数字经济不受地缘政治影响,就算想搞“卡脖子”都不太可能,数字经济将会是中国未来一个很大的机会。

中国香港地区在数字经济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有金融科技的基础,同时融合了国际化的经济生态。我认为,香港在数字经济的创新步子可以更大点,比如再大力投资数据经济基础设施,对监管保持一个开放态度。“一国两制”是香港最大的制度优势,香港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成为接轨世界的桥梁。

南方财经:作为科创界人士,你对香港科创发展有哪些建议?

汪扬:这几年香港对科研经费投入增幅很大,比如,全世界招聘100名资深教授,这个项目起积极作用,吸引一大批国外学者来香港任职。还花了100亿建20个中心,与排名前100名的国际大学合作。科研经费投入大幅提高,这在全世界是大趋势,现在科研成本越来越高,如果还停留在每年增长0.5%-1%的力度,很难与世界趋势接轨。

鼓励创新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机的环境,创造力不是靠钱砸出来。拿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来说,中本聪写论文时,其实就只想问一个问题,在没有中心化的前提下如何建立信任?政府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用提给他拨科研经费。再比如,人工智能的突破也有很多偶然成分,多伦多一个研究团队运用深度神经网络,使图像识别的准确率实现质的提高,开启了深度学习的革命。

事实上,大多数创新都不是事先设计的,所以培育创新环境更重要。我建议政府要把注意力放在象牙塔的底层,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年轻人身上。他们才是创新的生命力。实际上,创业的年轻人非常刻苦,也很艰难,他们很希望有小额的支持,政府如果拿出一笔钱,就可以支持到很多年轻人创业。 

创新是根植于科大血液的基因 

南方财经:港科大30多年来从无到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被公认为全球高等教育的“奇迹”。你认为港科大为什么能在香港取得成功,港科大成功密码是什么?

汪扬:几年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edia Lab)主任伊藤穰一写了一本书,他对深圳、硅谷等一些创新区域进行考察,总结了一些创新原则。他提到一点:培养学生创新不要给地图,要给指南针。因为给地图,他就按照地图来走,自己不会有太多想法,给一个指南针,他可能会掉坑,但最后到目的地时这个学生的能力一定比你给他地图要强。我想说的是,大多数创新是涌现的,而不是听专家说,照着着做出来的,未来港科大一定是要根据时代条件、社会环境来摸索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这条路会有一定的偶然,但偶然中也有必然。

港科大为什么能在短短30年成功?一是大环境,港科大创建时,无论是内地高校还是香港高校大都以教学为主,港科大在成立之初就把“办一所世界一流的科研型大学”放在办学目标里,这个理念在美国已经非常流行了,事实上,港科大是大中华地区第一所科研型高校。

二是相当多的偶然,但每个偶然都被抓住了。1991-1992年对美国博士生来说是非常难熬的就业困难时期,港科大正好在那个时候大规模招老师,内地、香港在美国的毕业生出现“回流潮”,加上港科大开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薪酬,所以当时一大批实力很强的科研工作者来到了港科大。其实,现在中国也正好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机遇,海外有很多工程师、大学教授回国建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历史非常相似。 

南方财经:港科大孵化出像大疆这样的独角兽,你觉得是这是港科大环境因素使然还是其他原因?这样的创新经验有没有可能得到复制?

汪扬:大家都知道,港科大李泽湘教授带领汪滔创立了大疆,除此之外,他在松山湖基地还带出了一大批创业者,孵化出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比如云鲸、逸动,李教授整个学术生涯都全情投入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上。我非常愿意相信港科大的文化和环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觉得更大部分还是李泽湘本人的情怀。

但有一点,港科大历来都把创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港科大毕业生有非常强的创业基因。在香港,如果你问哪所高校最有创新创业优势,大家一定会说是港科大,事实上,香港科技园创业的年轻人很高比率是港科大毕业生。一个数据是,2021年创科香港基金会列举18所具有“香港基因”的独角兽科创企业,当中7所由科大成员创立,如第四范式及希迪智驾等。这个基因我们非常希望把它根植到港科大(广州)。 

南方财经:未来港科大将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哪些探索?计划于今年9月开学的港科大(广州)可以为内地高等教育改革范式带来哪些启示?

汪扬:内地高校这些年进步非常大,光在SCI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引用次数已经是全世界第一,在西方定义的科研能力上突飞猛进,但在教学上还是偏传统,这与评估体系有关——高校评估体系很少去鼓励创新创业。

现在我们提新工科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在美国波士顿有一所大学叫Olin  College,它的新工科教育很出名,注重动手、创作,真正做项目,学生非常抢手,三年级就被大公司盯上,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港科大目前有红鸟硕士班,有MBA+,也都是更注重创新创业的新工科教育。

未来,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港科大和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港科大(广州)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来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港科大(广州)将在港科大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上,建立以“枢纽”和“学域”为基础的融合学术架构,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项创新举措。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总 策 划丨邓红辉

策  划丨贾肖明、祝乃娟

内容统筹丨丁青云、杜弘禹、谭 婷、李 振

视频统筹丨朱景辉

设计统筹丨林军明

执行统筹丨刘 巷

内  容丨李 振、刘 巷、毕凤至、张文卓、刘   雪、刘黎霞、王秋健、赵晓晨、金 珊、彭敏静

拍摄剪辑丨章启良、梁远浩、肖 航、许婷婷、实习生(韩雨霏、欧梓锋)

设  计丨刘 川

审  校丨强 燕、王兰花、陈晶晶、魏雯静、黄志明、胡晓凌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刘黎霞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