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混动市场:六岁的领克以智能电混决战新赛道

21汽车 2022-07-04 21:17

现在我们想说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叫领克智能电混,一种叫传统混动。

过去中国品牌依靠纯电动车的先发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弯道超车”,但受制于纯电动车续航以及成本的限制,仍然难以撼动合资品牌的核心燃油车市场。

自2021年以来,自主品牌相继推出混动技术,比如吉利雷神智擎Hi·X、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长安蓝鲸iDD、广汽传祺钜浪混动等,技术的创新有效延续了成本、性能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本土优势,目前在消费者需求端已经逐步形成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趋势。

今年以来,高企的油价和不断上调的新能源汽车售价,让燃油车市场和纯电动市场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作为“可油可电”的两全之策,混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势如破竹的电动化浪潮下,迅速发展的混动市场正在与纯电动市场分庭抗衡。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纯电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涨近98%,PHEV(插电混动)同比增速达到176%,首次超越纯电,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新的增长点。

根据东吴证券测算,2021-2025年混动的渗透率将从7%提升至50%,而且有望复制自主SUV演绎过的2011-2016年成长之路。

伴随混合动力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自主品牌有望巩固在PHEV市场优势,增大在HEV市场的占比,重塑市场格局,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潮,吉利旗下中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全面进军混动赛道,在领克智能电混Lynk E-Motive技术加持下,利用性能和智能化优势作为主要抓手,向被丰田、本田、大众等称霸已久的混动市场发起挑战。

中国品牌混动技术开始领跑

事实上,未满六岁的领克已在混动领域深耕了四年。

早在2018年,领克推出领克01 PHEV;2019年,领克首款油电混动车型——领克01 HEV上市,打破了油电混动汽车长期被日系品牌“二分天下”的行业格局。此外,领克还发布了02 PHEV和03 PHEV两款车型。目前,领克旗下有01 PHEV、05 PHEV、06 PHEV、09 PHEV以及01 HEV在售。

领克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领克新能源销量已占据领克品牌总销量的21%。值得一提的是,购买领克09的用户中,70%选择了高价值的领克09PHEV车型。

近四年的实战,为Lynk E-Motive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日智能电混技术旗下首款油电混动车型领克01 EM-F迎来预售,共推出三个版本,预售价格区间为18.8-21万元。兼顾了新潮、性能、节能、智能的领克01 EM-F,填补了20万级高端智能油电混动SUV的市场空白,与称霸已久的日系混动市场正面交锋。

而这一次,领克比四年前更有信心。

一方面,混动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2030年,纯粹燃油车和HEV车型依然会占据一半市场份额,与新能源车各占50%。其中,HEV车型将会逐步完成对传统燃油车的价值升级和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插电混动表现尤为突出。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插电混动规模为21万台,2021年为58万台,插电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16%左右攀升至11月最高点的近21%。今年1-5月达到40万台,几近去年全年水平,渗透率达21%。

谈及插混市场迎来爆发的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向阳认为有以下四点:第一,自主插电混动的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产品构型、能效等关键的技术指标超越欧洲和日系产品;第二,近年来经过市场考验,自主插混产品走向成熟;第三,插混车型在政策方面包括购置税、牌照、路权等存在优势;第四,插混车型解决了纯电车型的里程焦虑,良好驾乘感受以及较低的油耗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在混动技术和新能源赛道的探索和突破,让其拥有了和合资品牌一较高下的信心和实力。

长期以来,丰田THS混合动力和本田i-MMD混动系统以稳定的行驶工况和极低的油耗在混动市场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尽管二者各有千秋,但对于追求速度和激情的年轻人而言,性能水平仍有待提高。

随着混动技术的发展,自主品牌先后推出了为混动车型设计开发的专用架构,比如吉利雷神智擎Hi·X、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等,有效降低了成本。据了解,目前国内混动技术路线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采用双电机的串并联混动变速器(比亚迪DM-i、长城柠檬、吉利雷神),另一类是采用单电机的并联混动变速器(长安蓝鲸iDD)。

“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混动,另一种是其他,几年前是这样的,但目前从技术和产品的角度看,两田一定程度上处于落后状态。目前自主品牌的混动产品在技术性能方面已全面超越本田和丰田,我国混动技术也经历了从过去的跟跑,发展到今天的并跑甚至领跑。”

徐向阳表示,不同技术路线在性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没有最好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优势和车型的技术路线和产品。

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英列举了一组更为直观的数据:领克智能电混技术源于雷神智能混动技术平台,提供1.5TD和2.0TD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分别为43.32%和40%,前者已高于日系混动发动机最高41%的热效率水平。

油耗方面,搭载领克智能电混技术的EM-F车型(油电混动)WLTC百公里油耗低至4.5升,节油率高达40%;插电混动(EM-P)车型的WLTC百公里亏电油耗低至5.1升,处于业内前列水平。

“如果用跑步来形容,丰田混动是耐力选手,本田混动是爆发力选手,领克智能电混是全能选手。现在我们想说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叫领克智能电混,一种叫传统混动。”陈思英介绍道,Lynk E-Motive智能电混采用的3挡DHT Pro是全球首款量产的3挡混动变速器,集合了双离合器、双行星齿轮组等混动变速器技术,实现高集成、高效率的动力传输。

根据规划,领克今年将发布四款搭载Lynk E-Motive技术的产品,两年内再推出三款车型,覆盖A级和B级主流市场。到2025年,领克全系产品搭载Lynk E - Motive技术,实现全系产品电气化。

品牌的性格是竞争的流量密码

混动市场风起云涌,技术路径不尽相同,如何突出自身优势先发制人,在混动领域更胜一筹?成为车企们必须思考的课题。

在陈思英看来,目前的竞争实际上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的性格是竞争的流量密码,品牌被认可,产品才会被选择。

如其所言,领克自诞生之初便坚持以“生而全球 开放互联”的形态打造一个“不止于车”的汽车品牌,六年时光荏苒,依托吉利庞大用户和百万辆的体系支撑,坚持用户至上的领克深刻洞察消费者需求,走出了一条独特且难以复制的成长路线。

从领克01率先切入主流合资中级SUV市场,到领克03月销万辆成功阻击合资中级轿车,从领克05领跑中国轿跑SUV市场,到领克09以40万元价格突破国产燃油车价格天花板,不断打破合资神话的领克收获了70万车主。

值得一提的是,领克拥有汽车界年轻的用户群体,车主平均年龄32.3岁,90后占比高达71%。领克01用户共创调研显示,超过60 %的用户下一台车会考虑混动,对智能化的诉求溢于言表。

当下,随着特斯拉、蔚小理凭借科技和智能获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智能化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之一。

J.D.POWER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人群对于新能源车智能化的兴趣,比其他群体高13.4%,对于性能的期待也比其他群体高11.6%,对于高端品质的需求,比其他群体高6.4%。

作为专为年轻态人群打造的高端新潮混动,Lynk E-Motive智能电混技术不仅有着对传统混动技术的节能和传承,也提供了目前日系混动和其他自主品牌产品中缺失的智能化需求。以智能化带动电气化,是领克不同于其他品牌的转型思路。

其中,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是汽车智能化发展的关键。Lynk E-Motive基于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软硬件解耦,能够和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基于产品的共创。

一方面,Lynk E-Motive拥有实时在线的AI出行管家功能,在驾驶过程中能判断车主的驾驶风格,判断驾驶模式,调整油门响应,也能做到全天候、全路况、全地形通过智能算法为用户自动匹配工作的模式。另一方面,四域融合的智能架构,整车支持FOTA,不仅是座舱域的升级,包括动力、底盘、车身都能实现OTA。

智能电混技术的加持,以及智能化作为主要抓手,领克在新能源汽车赛道进一步升维,推动着领克从以往追随主流合资品牌的脚步,到实现对主流合资燃油车的价值超越和引领。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相比于上一代国产混动车型,新一代产品已经克服了亏电状态下的油耗问题、驾驶平顺性问题,同时售价与同级别燃油车的差异由最初的6-8万降至1-2万,无论购置成本或后期的使用成本都有较大的优势与吸引力。在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新一代混动车型爆发在即。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2022年国内插电混动市场势必走强,尽管在“哑铃型”的新能源市场上,A级车型的市场份额不及A00级和B级,但今年A级插电混动车型将有60万辆以上的增长空间。此外,今年国家出台2.0L以下购置税减半政策,混动和插混的界限有所弱化,混动市场今年将带来20-30万辆的增量。

崔东树也指出,从国际市场来看,普混和插混的比例均呈现上升态势,中国车企在混合动力方面表现得更加激进,发展更加多元。在有效立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在高油价以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国车企应在世界市场占据更多空间。

“总体来看,混合动力也好,插电、纯电也罢,只是汽车智能化、电气化、节能化发展的不同路径。在产品趋同的情况下,我们要共同把握混动大发展的趋势,利用品牌个性捕获目标人群,并发挥自身的产品特征。最重要的是在产品层面满足用户体验,立足用户用车场景来定义任何一款产品。”陈思英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