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局长吴江: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一项全新挑战

21低碳吴文汐 2022-07-05 20: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7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探讨中国气候投融资发展的优势和趋势,以及未来气候投融资如何推动城市低碳转型。武汉市武昌区地方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江分享了武昌区利用气候投融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思路与做法。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和《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征集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武汉市武昌区作为湖北省唯一的代表参加了全国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第一轮答辩评审。

吴江表示,在全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地方是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面对气候资金需求和供给矛盾普遍突出的现实,如何动员我国各类资本更好地响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任务,引导和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是一项艰巨任务,更是一项全新课题和挑战。

具有全国领先的碳市场运行基础

武昌区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区,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昌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财政实力雄厚,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66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40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省全市县市区首位,连续2年荣获“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榜”全省第一。

历年来,武昌区重视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发展路径,温室气体排放和碳强度逐年下降,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工业绿色化成效显著,85%以上的新建项目获省级绿色建筑认定,连续多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区,绿化覆盖率过40%。

在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中,武昌区紧密把握区情,确定方向,并彰显自身的创新优势。

吴江介绍,武昌区是湖北碳市场“湖北碳交中心”和全国碳市场“中碳登”两大市场运营机构落地承载区,具有全国领先的碳市场运行基础。目前,湖北碳市场参与主体近1.6万户,累计成交额87亿元,占比超过全国的一半,90%以上的碳排企业实现碳强度排放下降,各项指标均保持全国前列。“中碳登”作为全国碳市场支撑系统的重要枢纽,承担了全国碳排放权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职能,是武昌区构建气候投融资创新体系的关键优势。

同时,武昌区工程设计产业发达,集聚了4700余家工程设计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的行业领军企业。如中国铁四院输入了全国75%的高铁设计,中南建筑设计院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数量全国领先,中南电力设计院输送了全国65%的超高压输变电设计。

“通过工程规划设计,武昌区从源头上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煤炭、电力、交通、建筑等各领域,引领绿色发展。”吴江表示。

目前,武昌区已建立了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中心,承接“南南合作”和“一带一路”的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建设的国际培训。

吴江表示,武昌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武汉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等8所重点高校,17家中央和省属在汉科研院所,32名两院院士,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训、科研探索等方式,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教育科研全过程,服务形成布局完善的绿色产业格局,引领绿色发展思潮。

确定推动气候投融资六大任务

吴江介绍,紧紧围绕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方案和“充分发挥碳市场核心登记平台确权功能”的核心定位,武昌区确定了六大工作任务。

一是培育有利于气候投融资的政策环境。全面强化财政对气候投融资的支持,发挥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作用,推进100亿元碳达峰基金落地。建立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将气候因素相关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建立工作台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善气候相关的激励机制,强化对气候友好型的企业和项目的政策支持。

二是建设“双碳”要素集中登记体系。依托全国碳排放权登记注册结算系统,建立碳减排量集中登记平台,开展项目减排成效集中登记及碳足迹核算与登记,推动气候治理要素市场的衔接融合,促进形成更加精准的碳定价体系。

三是围绕碳市场大力发展碳金融。武昌区在全国首次提出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并发布了《关于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试行)》,从5个方面明确了18项主要任务,力争用3到5年时间构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碳金融产业体系,发展碳金融的目标、方向、路径基本明确。

四是培育气候友好型市场主体。建立碳减排第三方认证评级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友好型业务,大力引进和培育碳资产管理、碳信用评级、碳核算核查、碳审计、碳交易法律服务等碳金融的中介服务机构。

五是创新投融资发展模式和绿色金融机制。深化绿色信贷产品工具创新,稳步扩大气候债券发行总量,推进碳中和债和气候保险业务,鼓励绿色企业IPO上市融资。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设立气候风险补偿资金,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探索建立全民碳普惠机制等。

六是推动各类气候投融资资源集聚。利用武昌区等高校资源,培育各层次气候投融资人才。依托技术交易所,推动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打造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平台,提升气候投融资对外开放水平。

吴江表示,为推动气候投融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战略,设置了详细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提出了2023年的短期目标和2025年中期目标。同时,建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气候投融资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了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我们还制定了气候投融资产业支持措施,对绿色金融项目、碳金融企业、第三方机构发展给予资金支持,培育和发展气候投融资市场主体。”

(作者:吴文汐 编辑:李博)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城市、能源、绿色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