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促就业“新招”:规范平台算法保障新业态用工,45%高职毕业生进入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
用工大省如何稳就业?广东推动职业教育招生招工一体化,加码保障新业态用工激活就业新增长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玮 广州报道
“2021年(广东)中职毕业生就业率97%,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截至2021年8月31日),其中高职院校共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培养13.1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7月5日,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发布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专场上表示。
作为民生之本,就业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焦点。据悉,为畅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广东正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2021年共有63所高职院校与451家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发展,新业态用工也逐渐成为社会就业新增长点。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谢忠保透露,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此前广东已率先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户籍限制,并创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和单项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积极拓展灵活就业空间。
在此前探索基础上,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新业态企业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与主体责任,明确要规范平台算法规则,保障基本报酬权利,并构建适应新型用工关系的社会保险制度。
保障新业态用工,激活就业新增长点
“近五年来,广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700万人,其中2020年以来每年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0%。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归零。2020年遭遇疫情以来,广东通过减免缓社保费等措施,已累计为市场主体纾困减负超过2600亿元。”谢忠保表示,得益于逐步完善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当前广东全省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
在稳定“基本盘”的同时,广东正着力探索开拓新就业空间。
“十三五”以来广东省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增长28.5%,第一、二产业就业人数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5.6%、5%。其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现代服务业用工需求快速增长,灵活就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总数已达约2亿人,预计2022年灵活就业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为适应新业态就业趋势,谢忠保透露,此前广东已率先打破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户籍限制,并创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和单项参加工伤保险制度。
2020年-2021年,广东陆续出台《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广东省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办法(试行)》三项政策,以政策法规形式明确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的权利。
在此基础上,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一步强调,新业态企业与新业者建立新型用工关系的,应保障新业者取得从业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业安全等基本权益,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
其中包括,规范平台算法规则。《实施意见》提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并监督平台企业科学合理制定修订进入退出、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支付、工作时间、职业安全、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不得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用工规则。
同时,《实施意见》明确,要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将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平台试点企业的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鼓励新业态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医疗等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新业者待遇保障水平。
“就业保障政策的逐步完善能够起到吸引人才和促进就业的作用。”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业态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逐渐填补传统产业的空缺,相关保障政策的出台有助于从多个层面推动广东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校企“无缝对接”就业通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加快完善新业态就业保障、拓展就业空间外,广东也正着力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把就业问题“前置”。
朱超华表示,目前广东全省已成立80个职教集团,并建设298个省级中职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和311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实现政校行企人才共育,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建设股份制产业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洋理工”)教学科研部部长助理覃卓庚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深化校企合作,目前南洋理工正加快整合集团内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工作,探索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开发定制式课程体系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比如联手一汽、丰田、华中数控、南惠农业集团等区域名企,共建汽车产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由双方共同投入资本、智力、技术等资源,共建共管。”覃卓庚说。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高职院校共为战略性“双十”产业集群培养输送13.1万技术技能人才,占毕业生人数的45%。
“南洋理工毕业生主要留在广东省内城市就业,其中广州市接收人数最多,占43.78%。深圳位居第二,占比14.32%,广、深、佛、莞外的其他城市接收人数比例为23.55%。”南洋理工就业指导中心张廷丽老师表示。
此外,朱超华表示,目前广东正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2021年,广东全省共有63所高职院校与451家单位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截至2021年底,我校毕业生中通过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的有 2756人,通过其它录用形式就业的有 607 人。”张廷丽表示,南洋理工2021届毕业生主要流向建筑业(17.51%)、制造业(15.4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93%)批发和零售业(13.64%)。
广东省教育厅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全省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7%,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截至2021年8月31日),雇主满意度95%,毕业三年晋升比例达到53%。
“接下来,广东将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健全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扩大贯通培养招生规模,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朱超华表示。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郑玮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