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洞察|人才何以留珠?产教联动或成“破局”关键

大湾区观察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2022-07-12 19:20

为加强珠海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在珠高校需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相近学科及淘汰弱势学科,建设符合珠海产业特点的专业,实现高校学科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从而做大做强珠海“4+3”产业体系。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实习生卢子言 珠海报道 “珠海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我很舍不得离开。”今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田怡(化名)是一名海南人,四年前,她来到珠海念书,在4年大学时光里,她见证了珠海的快速发展,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报告显示,国内38个核心城市的平均薪酬为10341元/月,比第一季度上涨3.3%。其中,珠海企业为人才开出了10818元/月的平均招聘薪酬,位居全国第七位。

尽管如此,田怡最后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结合我的专业来看,珠海的就业机会不多,薪酬水平也不算高,但消费水平却和一线城市差不多,所以我就不打算留在珠海工作了。”

珠海一系列扶持政策正在路上。近日,珠海印发《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简称“教育十条”),把教育资源向产业发展倾斜,着重解决高校专业设置与城市产业人才需求脱节的问题。

未来,像田怡一样的毕业生在就业追梦的路上,或许会少些迷茫,多些从容。

近三成毕业生愿留珠发展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临,毕业生们即将踏上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据教育部统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规模和数量都创历史新高。

珠海高校众多,每年毕业生人数约3万多人。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能有多少人才留下来关系着当地的产业及经济发展。为了提高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率,珠海相继推出了各种政策来吸引人才留珠发展。

2018年以来,珠海便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实施“八大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据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2018年在珠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4%;其中留在珠海的就业率29.4%。

今年5月,珠海发布《2022年珠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方案》(简称《方案》),高校毕业生在珠就业创业可享补助、扶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梳理各在珠高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发现,选择留珠就业的毕业生约占3成。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选择在广东省就业的2021届毕业生人数占全校直接就业毕业生人数的53.40%,其中留珠毕业生占11.54%;珠海科技学院2021届毕业生在广东省内就业比例为90.51%,其中留珠毕业生占23.98%;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1届留珠毕业生比例占27.53%。

在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方面,根据各校报告,在珠高校毕业生签三方就业的单位以企业为主,其中民营企业占大多数。而这亦与珠海当前相关政策方向息息相关。《方案》明确,相关部门需引导规上民营企业拿出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政策。

此外,在珠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大多选择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比如,《珠海科技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1届毕业生共8116人,就业行业呈多元格局,主要从事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产教联动或成破局关键

“文科专业毕业生与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相比,确实在珠海比较难找工作,就业前景没这么明朗。”田怡就读的是汉语言专业,文科专业的毕业生在珠的就业形势相对而言会更严峻。

究其原因,珠海的发展特点是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特别是更注重新兴产业的区位布局和创新发展,这导致了珠海人文社科的发展比较薄弱。

当前,珠海正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4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3大优势产业。

实际上,人才集中于实体行业有利于迅速做大做强珠海“4+3”产业,为珠海市构建现代产业集群、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王森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数据来看,在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基本上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工科领域,其它专业的学生很难留在珠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珠海附近包括两个一线城市在内的强大经济体吸附就业能力极强;二是珠海产业吸纳就业的容量有限;三是珠海经济与高校培养的专业距离较大。然而,这三个问题解决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王森说。

因此,与广州、深圳两座粤港澳大湾区一线城市相比,珠海未来的发展空间仍需扩大。若想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留珠就业创业,关键还在于珠海的就业环境是否能拓展毕业生的长期发展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磊曾表示,珠海限制毕业生的上升空间的因素主要包括缺乏产业环境、公共服务配套水平仍需提高、产业变现能力比较差。

“大学生在珠海就业率偏低,并不是政策问题,而是较为缺乏经济实体与高校培养的联系平台建设。”王森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高校并不知道珠海经济缺什么人才,所以以政府为纽带打通经济实体与高校教育的联系是增加本地就业率的关键举措。

为此,“教育十条”亦提出了不少“破局”举措,比如,鼓励在珠高校从2022年招生计划开始,大量增加符合珠海市“4+3”产业体系发展需要的相关专业招生人数;打造在珠高校毕业生与在珠企业用工需求的应用平台,着力提高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率”等。

高校和产业如何联动?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建设正全面铺开,与产业集群的联动逐渐明显。

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例,这所“强强联合”的新高校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首批开设的专业与大湾区产业特点紧密相关: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

实际上,产业发展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结构调整方向,而与产业融合的高校学科设置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十条”明确,珠海将研究制定《鼓励高校支持珠海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用好在珠高校市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重点绩效评价,积极引导高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与珠海市“4+3”产业体系和城市发展需求相衔接。

高校和产业的联动不仅有利于推动在珠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还搭建起在珠高校毕业生与在珠企业用工需求的桥梁纽带,提高在珠高校毕业生“留珠率”。

在受访专家看来,为加强珠海产业链与教育链的融合,在珠高校需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整合相近学科及淘汰弱势学科,建设符合珠海产业特点的专业,实现高校学科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从而做大做强珠海“4+3”产业体系。

此外,加强珠澳合作,是推进产教联动的方向之一。大湾区高校资源密集,教育合作空间广阔,以澳门大学为例,其优势学科包括电机及计算机工程、生物医药学、计算机科学等,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珠海市“4+3”产业体系和城市发展需求。

如今,来珠海创业就业的澳门居民越来越多。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澳门居民在珠海就业创业参保人数8331人,比2020年底增长32.76%。

吸引澳门高校毕业生来珠海工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重点桥梁。王森建议,珠海政府应协调各方成立两地联系机构,在假期鼓励澳门高校学生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参观和实习,加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高校学生的联系。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彭敏静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