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刘美琳 广州报道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626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2464亿元,同比增长0.4%。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不利影响明显加大,经济发展极不寻常,超预期突发因素带来严重冲击,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当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说。
7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对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东南沿海5省市,囊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5省市。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东南沿海地区在稳经济和财政增收上一直被寄予厚望。
面对多重挑战,接下来如何稳经济、稳财政,发挥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引擎作用?
为此,21世纪经济研究院从宏观经济、人口就业、对外开放三个维度,对东南沿海5省市去年及今年以来的整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区域视角剖析东南沿海5省市,以期对于该地区发挥区域经济引擎作用提供借鉴与建议。
扛起稳经济大盘
当前正处于经济恢复的关键时间点。在稳经济大盘的过程中,东南沿海5省市承担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具体看经济规模,2021年,东南沿海5省市GDP总量合计高达40.6万亿,占全国比重高达35.5%。其中,广东、江苏、浙江分别是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经济大省,福建和上海GDP总量则分别位居第8和第10。
如果看2022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的GDP总量达到196603亿元,仍然占上半年全国GDP的34.94%。
实际上,东南沿海5省市不仅GDP在全国占比1/3以上,更是全国财政转移支付、养老金统筹调剂的净贡献省份。
一方面,2021年,扣除海关代征等税收后,东南沿海5省市国内税收总额高达6.73万亿,占全国税收总额的39.3%。从国内税收贡献排名来看,除了福建位居第11位之外,其他4省全部位列TOP5,广东更是以2.26万亿的总量遥遥领先。
进一步讲,东南沿海5省市也是全国转移支付的核心来源。东南沿海5省市税收能否保持稳定增长,更影响到中西部、东北地区。2021年,东南沿海5省市净上缴税收超过3万亿元,占所有净上缴税收的8成左右,满足近20个省份的财政转移支付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在疫情冲击经济的过程中,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首当其冲。过去10年间,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民营企业在稳增长、促创新、保就业等方面充当重要角色。而民营经济正是东南沿海5省市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8万亿元,占全省经济比重54.5%;江苏省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6.7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7.3%;浙江省民营经济增加值预计49200亿元,占GDP的67%左右;福建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达3.38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3%;上海民营经济增加值已跨越1万亿元大关,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28.7%。
在此背景下,如何保护民营经济、帮助中小企业,成为东南沿海5省市乃至全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座谈会上,李克强表示,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的韧性所在,保住市场主体就能支撑稳就业、稳经济大盘。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活力足,活就活在各类市场主体多。要落实国家助企纾困政策,加强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潜力实施更多支持政策,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恢复活力。
以广东为例,目前,广东全省市场主体超过1500万户,约占全国的1/10。其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超过630万户、830万户;民营经济单位数、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从业人员数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东省先后出台“中小企业26条”“金融暖企18条”“个体工商户23条”“民营经济新十条”等系列政策。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在广东接续落地,据广东省税务局数据,截至6月9日,广东地区(不含深圳)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1907亿元。
担当稳就业主力军
稳住市场主体,为稳就业提供有利支撑。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东南沿海5省市作为最重要的人口净流入地,吸纳了全国七成的跨省农民工就业,在全国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上扮演着主力军的重要角色。
李克强指出,5省份吸纳了全国70%跨省农民工就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农民工功不可没。农民打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千方百计稳岗,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努力稳住本地和外来务工人员就业。
东南沿海地区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人口流动规模也折射出这一点。近年来,人口不断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共有15个省份2021年常住人口实现增长,这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均位居前5。浙江以72万人的增量位居第一,2021年浙江新增净流入人口达65.5万。广东以60万的增量位居第二。江苏和福建增量都超过了20万,分列4、5位。
今年以来,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也处于承压状态,进入二季度就业形势总体呈现改善趋势。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其中二季度平均为5.8%。4月份受多因素冲击,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6.1%,6月份降至5.5%。
在7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付凌晖强调了农民工、青年人等重点就业群体情况,尤其是青年人,仍然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付凌晖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又创历史新高,加剧了青年人就业压力。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为19.3%,处于今年以来较高水平。
为保障就业局势稳定,东南沿海5省市也发力出台稳就业政策、特别是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截至6月,东南沿海地区的稳就业政策初见成效。
以广东为例,作为经济大省、就业大省,2022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毕业生71万人,加上外省来粤就业的毕业生,预计2022年共有超过9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就业。今年3月,广东再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推出了小微企业社保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并继续稳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的规模。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广东省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年底前超90%。
除了新增就业,稳住现有市场主体、降低失业率也是政策的重点。《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提出,针对企业实际困难,从阶段性缓缴“五险一金”和税款、扩大房屋租金减免范围、多渠道为企业减费让利、加大退税减税力度、发放援企稳岗补贴等方面,综合实施“缓免减退补”政策,多管齐下为企减负。
以开放促发展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疫情多轮发散、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不确定因素下,东南沿海5省市承担着稳定外贸“压舱石”的作用。
李克强表示,东南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要继续敢闯敢试。对外开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沿海发达地区融入世界经济更深,长三角、珠三角进出口占全国的近60%,经济竞争力强很大程度上是在国际市场打拼出来的。
2021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进出口额依次为82680.3亿元、52130.6亿元、41429.1亿元、40610.35亿元、18449.6亿元,均跻身全国省市2021年进出口排名前十席位,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受局部疫情影响,相关地区外贸进出口一度下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成为稳定外贸基本盘的主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7月13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快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
其中,上海在遭遇疫情较为严重的影响下仍然取得了好成绩,6月份进出口已恢复正增长,当月同比增长9.6%、环比增长35.6%。
通道畅则外贸兴,东南沿海5省市在港口优势上表现突出,成为货物“出海”的重要枢纽。2021年,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广州港、厦门港、苏州港均位列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十名。作为全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宁波舟山港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2亿吨,连续13年领跑全球。
同时,上海、浙江、江苏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东风”,在港口活动上联动发展,合力抵御疫情带来的吞吐效率降低等风险。可以看到,浙江企业时常从宁波舟山港进行进出口活动,而江苏外贸企业则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上海港的助力。
数据显示,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占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超8成,其中,上海本地企业进出口值占上海口岸进出口总值的31.6%;江苏企业占34.6%,超过了上海企业;浙江企业占比11.5%。
在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东南沿海5省市在外资发展上同样势头强劲。2021年,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实际使用外资依次为1840亿元、288.5亿美元、225.51亿美元、183.4亿美元、369.1亿元,为全国吸引高质量外资注入“强磁场”。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为中国对外开放带来新的机遇。东南沿海5省市具有成熟的港口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以及较大规模的市场,在对接国际市场、拓展与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承担起开放前沿的角色。
据悉,1-5月,浙江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52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9 %。其中,出口2791.0亿元,增长22.6%;进口1738.7亿元。双向投资方面,1-5月,RCEP其他成员国在浙江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1家,合同外资25.4亿美元,实际投资金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65.8%。
福建在RCEP实施的近半年以来,积极扩大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贸易。1-6月,福州海关共签发出口货物RCEP原产地证书2318份,签证金额10.5亿元;放行自RCEP成员国享惠进口货物6.6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进口税收优惠约800万元,福州关区化工产品、纺织品、食品等传统产业受益尤为明显。
总的来看,东南沿海5省市在全国对外开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分量。在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的当下,5省市基础好、优势强,是全国稳外资稳外贸的坚实底座,未来将继续承担起打开外贸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角色。
(作者:吴文汐,刘美琳 编辑:陈洁)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