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关系,把稳定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文汐 广州报道
2022-07-18 21: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7月18日下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创新发展”院士论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院士与专家论坛举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围绕“碳中和——背景与实现的基本路径”进行主题演讲。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6.7亿吨,占全球27%,这为中国能源转型带来巨大挑战,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金之钧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艰巨性。其次,中国提出用30年时间达到碳中和,意味着2030-2060年,每年需减碳3.5亿吨,减排的强度和速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稳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路径极其重要。

金之钧认为,“两个轮子驱动,两大领域发力,一个重要抓手”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径。

两个轮子驱动是指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金之钧表示,政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在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但其中也存在“双刃剑”的问题,要防止一刀切、层层加码,防止碳中和政治运动化,减碳需实事求是。而从长远来看,一定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避免再度出现煤炭“一吨难求”的状况。

两个领域发力指减碳和消纳领域。金之钧表示,减碳方面,一是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比重。二是调整钢铁、建筑、交通等工业领域结构,改造工业流程,实现再电气化,提升电气在消费端的比重。消纳方面,应大力开展陆地生态系统现状与潜力分析、海洋生态系统与潜力分析,发展CCUS/CCA技术、二氧化碳直接利用技术等。

一个重要抓手指碳定价、碳交易和碳税。世界银行2020年数据显示,全球已有61项碳定价机制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中,其中31项属于碳排放交易体系,30项属于碳税,共覆盖约120亿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约22%。2021年,随着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启动实施,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全面启动。

金之钧认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连接市场和政府的重要纽带,这种基于市场的碳定价机制旨在通过提高多个碳密集型行业的碳排放成本,推动实现碳强度持续下降。

金之钧表示,碳中和涉及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从技术、能源、生态环境等任何单一部门考虑问题都是片面的。碳中和路径设计应处理好五大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能源转型的关系,把稳定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二是要处理好国家层面的减排目标和各省市、企业减排目标以及路线图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国家层面的统筹协调。

三是要处理好传统化石能源公司和新能源公司之间的关系,在国家层面重视行业之间的平衡性和协同性。

四是要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着眼长期,着手近期,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用技术改变能源格局、创造未来能源。

五是要处理好中国与全球的关系,既要顺应或引领时代潮流,又要防止被国外制约能源发展。

(作者:吴文汐 编辑:钟映佳)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城市、能源、绿色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