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建言新疆绿色低碳发展:发挥能源禀赋优势,以能源科学驱动碳中和之路

21低碳吴文汐 2022-07-20 16: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广州报道  2022年7月18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当天下午还举办了“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新疆高质量发展院士与专家论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温玉彪在开场致辞中表示,新疆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新疆围绕“十四五”降碳目标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积极支持和推动碳市场建设并建成碳交易中心,积极推动风电、光伏清洁低碳能源项目建设,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并开展了有成效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能力建设。

会上,多位院士和业内专家为新疆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议新疆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科技创新与气候投融资机遇。

构建碳中和技术体系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中国而言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多位院士专家在会上表示,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分析碳减排技术需求、构建碳中和技术体系十分重要。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主席白春礼表示,要用能源科学驱动未来碳中和之路,到2035年前,碳达峰阶段需要推广节能技术和减排技术。到碳中和关键期,需要进一步推动减排技术和零碳技术。到碳中和决胜期,可再生能源,氯氢和负碳技术,将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的内容。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指出,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决定了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艰巨性,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了用30年时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从2030年到2060年,每年需减碳3.5亿吨,减排强度和速度前所未有。

金之钧认为,碳中和实现路径概括为“两个轮子驱动,两大领域发力和一个重要抓手”。其中,政府和市场是两个轮子,减排和消纳是两大领域,前者需要调整工业等领域的能源结构,后者需要关注如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潜力分析、CCUS/CCS技术等消纳手段,二者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双碳。一个重要抓手指通过碳定价、碳交易与碳税等机制,提高碳排放成本,推动碳强度持续下降。

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技术体系构建”的主旨演讲中提到,“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法律法规、绿色金融、碳税、碳交易等政策制度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同等重要。我国应该从全面评估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出发,分析碳减排技术需求,构建碳中和技术体系。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和CCUS技术研究的不充分,将难以支撑碳中和实施路径的科学决策和优化管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戴民汉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他认为,应高度重视“低成本能源和技术”革命。我国原有的“高碳能源体系”亟待变革,需大力发展低成本的能源技术和工程,同时加大对海洋与陆地碳清除、CCUS等自然与人为负排放途径的研发投入,努力突破“减排、保碳、增汇和封存”负排放途径的关键技术瓶颈。

新疆能源转型煤炭是关键

新疆能源及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在新疆,煤炭消费是主力,但新能源消费占比也在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新能源消费占比13.7%,是2010年的两倍以上。

新疆大学校长姚强提到,新疆促进加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扩大产能,未来3-5年新疆的重工业化将会继续发展,这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巨大挑战。“双碳背景下,新疆的资源禀赋不一定是真正的优势,反而可能是一个限制。新疆面临着高耗能高排放、六大两高行业比重大、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产业链短与人才短缺的四大挑战。”

同时,姚强提出了五个可发展的创新思路。一是加大燃煤发电的灵活智能调峰和清洁转化;二是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零碳煤化工清洁转化技术;三是发挥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兜底技术的作用;四是发展咸水层碳封存技术;五是实现风光资源和煤炭的多能互补。“建议搭建跨区域、跨行业、跨技术的多能互补系统示范,不仅为新疆服务,还为国家发挥作用,有助于走出我国特色的低碳发展之路。”

“新疆下一步减碳工作中煤炭仍是关键。”金之钧认为,煤炭的清洁生产和油气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重点调整能源结构,尤其是建筑、工业、钢铁和水泥;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清洁能源,挖掘CCUS潜力,积极培育颠覆性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能源格局。

如何在“双碳”目标下,发挥好新疆的能源资源禀赋优势、“一带一路”区位政策优势以及电力内消外送优势?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电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必雄建议,新疆可以打造具有新特点的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三新示范区,探索风光火储、风光氢储、风光点+电解水制氢+现代煤化工、现代煤化工+CCUS+驱油等多种模式结合,建设全国最大的风光水储和源网荷储基地。新疆具有推进能源融合发展的巨大潜力,可创新打造“能源资产+数据资产+碳资产”三产叠加格局,将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和新疆的能源产业充分结合起来,申报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算力节点,实现大数据与能源的深度融合发展。

多位院士专家还为新疆如何抢抓气候投融资机遇建言献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提出,新疆应该充分利用和挖掘其多能互补的能源系统的综合优势。同时,新疆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应该更多的与国家战略和市场机制融合,将潜在优势变为竞争力。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张贤认为,新疆的“双碳”发展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区域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市场竞争与政策间的关系。他建议,新疆应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的申报工作,并充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国家金融政策,同时建立跨部门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机制。

(作者:吴文汐 编辑:李博)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城市、能源、绿色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