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形势如何看?赛迪研究院工业沙龙:下半年有望持续回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战春阳 北京报道
2022-07-30 22: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战春阳 北京报道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充分发挥了经济“压舱石”的作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工业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近日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举办了“工业稳增长 提质量”主题学术沙龙。

与会专家表示,尽管下半年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从上半年经济数据运行轨迹看,今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当前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不断提速的时期,也是行业和地区容易拉开差距的时期,各地需要尽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以及两化融合的步伐。接下来,工业方面进一步需要统筹量的合理增长、质的稳步提升、结构的合理优化,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产业链韧性凸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付保宗主任在分析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时指出,在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仍实现了高于GDP增速的正增长。尤其是5月份以来工业数据实现反弹式恢复增长,反映出我国工业的强大韧性和制造业企业巨大的内生动能。

“总体来看,原材料和能源上游的利润增长指标较高,而承担制造加工任务的中游企业受到上游价格上涨和下游需求传导不畅的双重压制,利润受到挤压。不过,承压发展之下,也在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其中高技术附加值以及代表未来升级方向的产业韧性更强,增长快速。”付保宗表示,注重长期研发投入和创新的技术密集型或具有一定附加值的企业,接下来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推进整个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成为国内需求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是固定资产投资最强的项目之一。”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从行业贡献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呈现出三个变化。

一是在服装纺织、家具制造、皮革制鞋等下游制造行业,相较于去年的投资收缩,今年上半年投资出现明显修复,对整体制造业起到支撑作用。

二是在非金属矿物、石油、煤炭等原材料行业,相较于对去年对制造业非常大的投资贡献,今年上半年的贡献明显下滑。

三是中游制造的行业对制造业投资的贡献率高位提升,但是内部也有分化,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的贡献由负转正,计算机、专用运输设备等行业出现回落。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于晓飞副院长指出,今年上半年浙江工业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惠企政策、成本增加、行政审批速度、订单萎缩等方面,比较迫切的是国际经贸交流、出口参展受阻的问题。与此同时,企业也在采取多种策略积极应对,大企业大集团着力稳固市场、调整投资策略、采购策略,整机企业采取“短单+去库存”,全球采购的企业正探索周边配套,外销下滑较大的积极拓展网上营销渠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郭丽岩主任认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变,宏观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调控手段丰富。货币政策有足够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精准和可持续性。而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支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郭丽岩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正努力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也为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效引导和稳定市场预期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稳经济各项政策进一步落地见效,下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回升势头。

下半年工业经济如何稳?

下半年如何保证工业经济的稳增长?付保宗建议,从扩需求、降成本、畅循环、补短板、优生态系统发力,努力推动工业高质量迈上新平台。

付保宗特别强调,要重视中小企业面临的缺资金、缺订单、流通难、回款难的诸多困境。当前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要创造有利条件,改善企业效益,稳住市场主体,保障工业经济平稳增长。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的弱势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驰援行动,强化纾困帮扶力度,破解突出难点、堵点、断点,千方百计守住更多企业生命线。同时,持续破除不合理的政策藩篱,广泛拓展需求空间,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难题,大幅降低各类成本,大力优化发展生态,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钟正生指出,下半年国内制造业要有稳定发展,终端需求至关重要。出口贸易是支撑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亮点,但接下来不确定性仍存。要警惕外需收缩问题、在世界经济衰退、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出口回落对于计算机、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等高出口依赖性行业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另外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来稳定内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指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和市场进一步寻找新的需求增量。

史丹强调,扩大绿色需求,是兼顾当前经济稳增长和实现“双碳”发展目标的现实选择,对稳增长促减排具有双重作用。增加绿色需求的市场信号要有效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加大环保信息公开力度,推广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厂、净零碳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试点示范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节能环保、绿色无污染的生产方式,通过不断丰富可消费产品的种类,提高可消费绿色产品的质量,从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针对工业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方面,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关兵所长发布了《区域工业发展质量研究报告》,对近年来各省市区的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

研究表明,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工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国工业发展指数年均增速为5.40%,中西部地区工业质量提升速度更为突出。从区域工业发展质量的推动因素看,技术创新驱动、两化融合提升、资源环境改善、人力资源培育是推动区域工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动因和动力。但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大中小企业培育等方面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在结构调整、速度效益方面存在一定分化。

关兵建议,下一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和产业实际,从稳定工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和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的路径。

(作者:缴翼飞,战春阳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