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十年丨GDP迈上4万亿台阶,探索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人才机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卜羽勤 上海报道
2022-08-08 20: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 上海报道

8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举行“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探索与实践。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会上介绍,这十年,上海全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 GDP 从 1.42 万美元增加到 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图源:上海发布)

“这十年是上海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十年,GDP总量超过4万亿元,已经进入全球经济十强城市的第四位;而且服务业比重提升到70%以上,不仅表明服务经济已经占据主导,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超大城市的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疫情冲击,上海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吴大器认为,这体现出疫情对上海影响有限、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下一阶段更重要的是做好上海在外资方面补短板的工作,要有针对地在上海进行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态、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发展状况、银企关系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好与时俱进的改进举措。通过恢复和提升外资生态环境,才会更有助于上海在新的十年有效地吸引外资。

三产增加值占比提高到73%以上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在会上介绍,这十年来,上海市生产总值连续跨过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从 2012 年的 2.13万亿元增长到 2021 年的 4.32 万亿元,跻身全球城市第四位;人均 GDP 从 1.42 万美元增加到 2.69万美元,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60%提高到73%以上。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吴大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两组数据,既表明上海十年走了两大步,是国际大都市发展阶梯化的跨越,又与此前发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战略相适配适,是上海高质量实现2035发展目标的基础。有助于深刻提升上海领衔长三角一体化面向国际化的新城市群发展,塑造区域经济特色。

“这不仅表明服务经济已经占据主导,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超大城市的服务功能、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王振进一步解释道,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提升,较大程度依靠的是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信息与软件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中介服务、科研服务等。当然与排名前三的纽约、东京、洛杉矶比,上海在经济总量和服务业能级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未来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学习、追赶的。

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

过去十年,上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服务国家战略。龚正认为,这概括起来就是“1+3+3+3+3”,即: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三项新的重大战略任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三大“上海方案”;三大国家实验室和进口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以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这三大扩大开放的平台。

王振认为,上海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多体现在城市功能优势的辐射带动上。上海在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国际开放枢纽这四大城市核心功能上,具有特有的功能优势,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壮大这些功能优势,并辐射服务到整个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地区。

不仅是要加强区域联动,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在金融领域也在服务好国家战略。这一期间科创板成立并试点注册制,数据显示上海企业首发融资额达到 1684 亿元、总市值 1.2 万亿元,均保持全国第一。

吴大器认为,这三年来科创板的科创属性不断提升,额度只是科创板健康成长的一个初步体现,未来3-5年科创板融资额和总市值还会有明显的增幅。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怎样加快科技产业的创新步伐,实际上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下一阶段要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的布局,这其中包括吸引投资基金、健全协调机构、配套支持政策和发挥服务功能等,未来3年将进入到科创板的健全环节。

优化外资生态环境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疫情冲击,上海利用外资仍然保持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超过120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外资研发中心10家。截至目前,超过6万家外资企业在上海投资兴业、蓬勃发展,目前集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了857家和516家。”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表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已经成为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之一,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 

“外资正增长体现出疫情对上海影响有限、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吴大器以最近的研究为例解释道,在此轮疫情下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仍在上海陆家嘴继续集聚,不少大型外资机构都表示扩大在上海的份额。他认为下一阶段更重要的是做好上海在外资方面补短板的工作,要在优化外资生态环境上进一步下功夫。通过系统比较国际上前沿国家、典型区域2022年在围绕竞争上采取的各项举措,有针对地在上海进行相应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诚信状态、会计和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企业发展状况、银企关系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方面做好与时俱进的改进举措。通过恢复和提升外资生态环境,才会更有助于上海在新的十年有效地吸引外资。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

针对人才问题,吴清表示,上海正在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大力引进集聚更多国际人才,是上海的优势所在。上海将进一步发挥开放引才综合优势,加快打造高品质的国际人才生态系统,做到三个“持续优化”,包括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的工作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和持续优化后顾无忧的生活环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海还提出要率先探索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动一批人才政策先行先试,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高水平人才高地是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石。一个是人才集聚,一个是创新活力,这是上海最大的优势所在。”王振建议,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看,要在三个方面不断创新、不断塑造新优势:一是不断深化人才开放。面向全球,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上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政策与制度,建设国际人才蓄水池,吸引顶尖国际人才、吸引多元国际人才。二是改进优化人才评价使用。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向用人单位授权放权,给人才减负松绑,让人才聚精会神创新创业,让人才的创造性贡献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三是打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创造更加积极的有魅力的创新氛围、文化氛围,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深度融合的人才发展生态。

(作者:卜羽勤 编辑:周上祺)

卜羽勤

政经版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宏观经济、财税政策和区域发展,欢迎交流或爆料。邮箱:bu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