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韶关:农业外贸齐发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
作为广东生猪产能大市,韶关优质生猪持续供给粤港澳大湾区,年调运量超200万头;搭乘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成立的东风,韶关曲江区真姬菇、白玉菇等畅销东南亚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首批项目动工,总投资逾214亿元……
农业稳定向好和外贸出口成为韶关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与此同时,韶关大数据产业正加快积蓄动能。今年上半年,在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防控、水灾等因素叠加影响下,韶关坚持稳字当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一系列措施和政策加持下,实现了稳住经济基本盘的目标。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韶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15.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0.98亿元,同比增长6.6%;外贸出口45.7亿元,同比增长33.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1%。
生猪产业巩固提升第一产业效能
韶关是粤港澳大湾区生猪主要供应地之一,生猪产能年均约300万头,生猪年出栏量位居全省第三。
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是韶关首家获得供港澳生猪自营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双资质的企业,实现了韶关近20年来“零的突破”。“我们探索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的农产品产销体系,已建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仓储物流、海关检测、报关报检、溯源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该公司负责人介绍。
生猪产业的加快发展是韶关巩固提升第一产业效能的缩影。作为广东省粮食、蔬菜、食用菌、水果、畜禽等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韶关凭借“量大质优”的农业发展亮点,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目前,韶关已有58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虽然上半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韶关部分农业产业受到较大冲击,但在一系列及时补救措施的作用下,仍保持平稳向好势头。上半年,韶关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0.98亿元,同比增长6.6%。这其中,生猪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数据显示,上半年,韶关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4%,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增长7.9%,生猪出栏153.37万头、增长8.4%。
外贸出口显现“稳定器”作用
近日,在中国(广东韶关)RCEP食用菌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启用现场,3辆载满韶关特色食用菌的货柜车缓缓启动,启程出口至泰国。而在此前不久,来自韶关乐昌九峰镇的黄金柰李首次出口至迪拜。
抓住外贸发展黄金期,目前,韶关农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食用菌、兰花、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受到海外市场广泛认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韶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0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表现优异,同比增长33.2%,显现其“稳定器”作用。从产品类别看,高新技术产品、玩具和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4.9%、82%和62.7%。
“RCEP生效后,在韶关海关帮助下,我们的出口货物在目的国能享受更高税收优惠,相较同类产品,价格优势更加明显。”铝材出口“大户”乳源东阳光优艾希杰精箔有限公司经理邓建新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韶关市在发展对外贸易方面亮点多多: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成功申报广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韶关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水运口岸等项目正加快推进,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公司在银行办理了4笔出口商业发票融资贷款,金额1.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54万元。如果没有银行的大力支持,公司估计会停工停产。”韶关市某手袋有限公司负责人点赞银行及时的金融支持。
围绕本地产业发展方向,韶关还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作用,护航实体经济发展。针对上半年受疫情和“龙舟水”影响较大的重点领域,韶关银行业大力拓展“首贷户”,并进一步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服务好小微民营企业。上半年累计向404户小微企业首贷户发放贷款8.54亿元,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年初增长23.66%。
大数据产业积蓄发展动能
作为老工业城市,韶关正在走转型升级之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是韶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布局。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首批项目在韶关高新区浈江产业园集中开工,其中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广东广电以及中瀚云韶关数据中心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达214.75亿元。
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是国家赋予广东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今年5月,首届“东数西算”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在韶关成功举办。目前,有明确意向来韶投资的企业共31家,总投资超2200亿元。
“力争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实现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有力带动韶关在数据产业上中下游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和大数据产业集群。”韶关市委常委、副市长罗晓勤表示。
原标题:
上半年韶关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6.6%,外贸出口同比增33.2%
农业外贸齐发力 稳住经济基本盘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潘俊宇 唐音
(编辑:吴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