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CPI同比上涨2.7%,新一轮猪周期已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北京报道
2022-08-10 15:17
国家统计局: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 环比上涨0.5% 下半年CPI或向上突破3%,结构性温和通胀对货币政策制约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8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物价数据。

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3%,非食品价格上涨1.9%;消费品价格上涨4.0%,服务价格上涨0.7%。

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回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5%,环比下降0.9%。

总体来看,影响7月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于原油、猪肉等价格。受访专家表示,新一轮猪周期或许已经开启,但在有关监管部门的提前干预和指导之下,很难再有过大的涨跌现象出现。加上服务消费的恢复,预计CPI同比有望延续温和抬升走势。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但国际地缘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供给约束难言好转,年内输入性压力总体趋于缓解,PPI同比仍将保持下行态势。

新一轮猪周期已启动?

从同比来看,7月CPI中,食品价格上涨6.3%,涨幅比上月扩大3.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6.0%转为上涨20.2%;鲜果、鲜菜、蛋类价格分别上涨16.9%、12.9%和5.9%。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5%。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6%转为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53个百分点。受前期生猪产能去化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和消费需求恢复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上涨25.6%。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新一轮猪周期或许已经开启,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行,同比涨幅持续扩大,成为当前拉动CPI的关键因素。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尽管猪肉价格由上半年消费者物价的“拖累项”转为“贡献项”,但国内生猪产能恢复正常,并将继续保持稳定;国内粮食丰收及调控政策有力有效,这种情况下,以往价格大起大落猪周期难以再现。

卓创资讯生猪行业高级分析师孙魏杰也认为,未来的“猪周期”虽然依旧存在,但在监管的提前干预和指导之下,价格振幅将会收窄。此前的猪周期中,价格大涨造成养殖端疯狂扩栏,而这种疯狂扩栏对应的生猪存量又为未来猪价大跌埋下隐患,对于养殖行业而言是不利的。

除了猪肉价格因素外,周茂华指出,7月国内疫情稳定,经济活动恢复带动服务价格上涨,另外,局部极端高温、旱涝天气影响,对果蔬生产、运输等环节也造成一定扰动。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7月份2.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9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8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7月份核心CPI已连续两个月环比上涨,反映国内日用消费品、服务供给充裕,国内需求正在恢复,但从核心物价的数据看,目前国内需求仍偏弱。预计CPI同比有望延续温和抬升走势,全年物价有望稳定3.0%目标以内。

伍超明认为,下半年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同时,国际粮价上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输入性通胀风险,未来CPI可能会在9月迎来高点。接下来,生猪产能要保持稳定,同时防范短期极端气候和输入性通胀压力。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的最新预测,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3.2%,比4月份预测低0.4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再现衰退信号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承压,国内钢材、煤炭等价格也在走弱,带动国内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也由上月的持平转为下降1.3%。

董莉娟表示,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从环比来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2.0%,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0%。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6.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价格下降1.1%,降幅均有所扩大。

“近几个月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主要是全球央行政策急转弯,全球高通胀和疫情反复,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拖累能源和商品需求下滑。”周茂华分析,7月份部分中下游工业制造业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有所缓解,CPI-PPI“剪刀差”正在逐渐收窄,有助于改善上下游利润分化情况。叠加当前的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中下游工业制造业生产活动也将更加活跃。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7月份4.2%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新涨价因素看,受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以及欧洲央行超预期加息的影响,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时隔24个月首次滑至荣枯线之下,使得国际油价与有色金属价格承压,对7月PPI当月同比涨幅形成利空。此外,7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大幅反弹,使得黑色系价格同样承压,利空7月PPI当月同比涨幅。

伍超明预计,年内PPI增速将在两股力量的叠加影响下加速下行。一是去年三四季度的PPI同比增速持续上升,高基数将使今年的PPI同比增速快速下行。二是未来全球经济放缓已成定局,需求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能趋弱,年内输入性压力总体趋于缓解,但国际地缘冲突带来的大宗商品供给约束还不能视为完全好转,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周茂华认为,目前由于能源和商品价格维持高位运行,需求复苏滞后,部分行业企业经营仍面临较大困难。建议国内政策重心要继续放在纾困助企和促内需上,落实好此前出台保供稳价、减税降费等稳增长政策措施,促进内需恢复。需要努力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保市场主体,同时通过有效投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带动供需循环。

(作者:缴翼飞 编辑: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