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消费恢复呈向好态势,多措并举落实扩内需政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8-16 05:00

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力度和效率,有效解决后顾之忧,激活消费增长潜力。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70亿元,同比增长2.7%,已经连续两个月正增长,消费正在逐渐恢复。

其中,汽车类消费较为亮眼,同比增长9.7%,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超过了100%。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1%、11.5%、7.1%。受前期油价上涨的带动,年初以来国内零售燃油价格整体上调,7月份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同比增长14.2%。日用品、粮油食品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具备消费刚性特征。整体而言,我国消费恢复向好态势较为明确。

虽然消费增速延续两个月增长,但是7月份增速有所放缓,消费还未恢复到疫情之前水平,表明终端需求仍然偏弱。影响消费恢复的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首先,局部地区疫情时有反复,导致服务业景气度回落,线下接触型消费仍然低迷,成为消费恢复缓慢的主要原因。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领域受影响较重,相应行业的零售额仍然同比负增长。其次,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对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较大影响,抑制了户外消费需求。随着秋季气温回落,未来这一个影响因素将逐渐消失。再次,受房地产销售放缓的影响,相应的消费领域较为低迷。7月份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减少7.8%、6.3%,降幅比上个月均有所扩大。

未来消费有望逐渐恢复。一方面,在“动态清零”总方针下,有力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疫情有关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小,消费零售规模有望扩大。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旅游、餐饮、航空、住宿等户外消费将得到修复,消费增速将提升。另一方面,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全力推出,将有助于消费增长加快。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运行态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促进消费对策措施。

一是有效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针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领域,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各级财政加大帮扶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具体措施,稳住更多消费服务市场主体。建设完善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一体化大仓储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加大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包括冷链物流设施等传统消费基础设施,也包括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全力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

二是全国各地因地施策出台促消费政策。加大消费补贴力度,发挥政府或企业向民众转移购买力的作用,这将有效提升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能够刺激大众的定向消费意愿和消费倾向。今年以来,许多城市以不同形式对本地居民发放消费券,刮起一阵“消费热”,以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市场复苏。近期全国各地的消费促进政策主要集中在餐饮、零售、文旅、家电、汽车等方面,将促进相应领域消费逐渐恢复。

三是多措并举提振汽车消费。继续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包括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传统燃油车置换新能源汽车补贴等。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不得设定本地新能源汽车车型备案目录,不得设定不合理的车辆参数指标,促进跨区域自由流通。积极支持充电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居住社区、停车场、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充电设施建设,并且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今年,我国将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促进汽车类消费持续恢复。

四是楼市托底政策释放促消费效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交楼、稳民生。近期全国楼市托底政策密集出台,边际放宽购房条件,遇困个人房贷消费贷年内延期还本付息,降低购房信贷成本,降低商品房首付比例并且放宽限购条件。房地产市场恢复仍需时日,随着积极政策落地见效,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以及房地产相关消费领域有望逐渐恢复。

五是完善消费发展支撑体系。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提高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支出力度和效率,有效解决后顾之忧,激活消费增长潜力。瞄准居民消费个性化多元化和结构升级趋势,聚焦消费领域痛点难点堵点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制度,全面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