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等雨来!多家上市公司回应“暂未复产”,67座电厂“火力全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本轮限电时间,原计划到8月20日24:00时。
但是,由于近两日高温天气持续,电力供应依然紧缺,相关企业未能如期复产。直至8月22日,成都气象台已经对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进行第11次确认。
对此多家上市公司8月22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反馈称,暂时还未接到复产通知,此前公告产能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受到四川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当地水电发电量下滑明显,造成阶段性供需短缺。
而据四川气象台预计,8月26-29日四川省有一次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其中盆地西部、东北部有大雨到暴雨。
届时,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多家上市公司未能如期复产
泸天化(000912.SZ)上周公告,泸州纳溪区生产装置于2022年8月15日全部停车完毕,停车期间自2022年8月15日00:00至20日24:00。
此次停产,预计导致该公司尿素产量减少约3.5万吨、甲醇产量减少约1万吨,预计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净利润减少约0.3 亿元。
“目前没有接到复产通知,产能全停。”泸天化人士表示。
据百川盈孚消息,泸天化90万吨尿素装置于8月15日因高温限电停车,预计8月底九月初恢复生产,尿素出厂暂不报价。
最早发布限电减产公告的中孚实业(600595.SH),在四川广元分别拥有一家控股子公司和一家参股子公司。
该公司人士22日也表示,“目前没有接到复产通知,无法给出具体复产的具体时间,后续影响需要进一步同子公司核实。”
另有上市公司反馈称,目前其产能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公司办公区虽然未停电,但是也处于限电状态。
相比之下,少数上市公司则通过自备发电机的方式,来保证部分生产线的运行。
比如富临精工,上周通过互动平台指出,临时停电期间,公司积极启动自备发电机组,预计8月16日24时前通电作业,以确保部分新能源增量零部件产线运行及核心客户的供应保障。
其余部分产线,预计停产时间至2022年8月20日24:00(以相关部门通知为准)。鉴于江西生产基地未有影响、四川基地已通过调整检修计划方式,积极部署排产方案以及自备发电保障部分重要产线生产。
“没有接到恢复供电通知,可能要到25日以后才会恢复供电。”富临精工(300432.SZ)人士表示。
上述企业未能如期复产,还有一个重要背景。
8月21日00:00,四川已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一级(红色)应急响应,对应的情形是发生能源供应保障事件征兆,经研判可能造成一级应急响应。
涉及电力调度方面,电力工作组立即启动预案,启动应急发电车,首先满足城乡居民、重要用户和区域的用电需求;组织未受影响电力生产企业按最大生产能力组织生产,做好应急调用准备等。
电力供应“开源节流”,等雨来
众所周知,四川是水电大省,主要电力来源就是水力发电。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四川发电量为4329.5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3531.4亿千瓦时,占比81.57%,其他类型电力规模较小,同期火力发电663亿千瓦时,占比15%左右。
但是,今年受到多重天气因素影响,水电供应量明显减弱。
据当地媒体报道,亭子口水电站、长河坝电站、猴子岩水电站等多个水库蓄水几乎消落至死水位,“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气温、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
所谓死水位,是指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水库消落的最低水位。
水库建成后,并不是全部容积都可用来进行径流调节的,泥沙的沉积迟早会将部分库容淤满。自流灌溉,发电、航运、渔业以至旅游等各用水部门,也要求水库水位不能低于某一高程,这一高程的水位称为死水位。
国网四川电力公司指出,正常情况下,四川7-8月是主汛期,全省水电的日发电能力近9亿千瓦时,但今年四川各流域来水严重偏枯,使日发电能力锐减至4.4亿千瓦时,降幅超51%。
为补齐上述电力供给缺口,四川现有的67座火力发电厂(不含自备火电厂)“火力全开”,火电装机达1475万千瓦,当前火电出力1275万千瓦,占8月20日电网最大负荷的约26%。
另一边,四川省内也已展开了大规模的节电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8月21日午后在成都某商场看到,其商铺和地下车库照明、空调系统已经关闭,营业状态的店铺也只开启了必要照明。
此外,居民小区近期也在不断提示,尽可能关闭非必要电源,降低整体用电负荷,同时小区内部分众传媒的电子广告屏也早已关闭。
不过,根本上解决电力紧张局面,可能仍然需要水电供给的恢复。
而据四川气象台预测,持续高温天气将在8月25日以后有所缓解。8月26-29日四川省有一次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大部有雷雨或阵雨,雨量小到中雨,其中盆地西部、东北部有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若上述降雨能够如期到来,8月底、9月初四川供电紧张局面有望得到缓解,工业企业亦可能随之复产。
(作者:董鹏 编辑:朱益民)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