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出台预制菜“十三条”:建大数据中心推“数字监管”,3年培育超5家龙头企业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高慧超 佛山报道
8月22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佛山市农业局获悉,日前《佛山市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预制菜十三条”)已正式出台,围绕打造集群发展的产业园区、争创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仓储冷链物流网络等部署了13项重点任务,提出力争3年(2022—2024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培育年产值超亿元预制菜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使佛山预制菜产业配套基本健全,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
作为高速增长的蓝海市场,预制菜近年来受到了全国各地政府的关注与扶持。作为粤菜其中一个发源地和广东水产品重要基地,佛山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预制菜,今年以来各区迅速行动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海区、顺德区纷纷推出预制菜产业发展方案。
佛山此次出台“预制菜十三条”,旨在为佛山发展预制菜产业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和服务配套,着力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规范体系,打造高标准的预制菜产业园区,促使佛山预制菜产业集聚、健康、有序发展,建设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
监管: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率,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5165亿元。预制菜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也吸引了大量新兴创业公司沿着供应链加入赛道。
但在行业火热的同时,预制菜安全“隐忧”也浮出水面,消费者针对“预制菜”加工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等问题的投诉不断增多。作为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的食品,预制菜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时间跨度较长,并涉及冷冻冷藏环节,在食品保鲜乃至安全等方面存在较多风险点。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田兴国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预制菜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资质问题,一些预制菜商家资质不全,甚至没有资质,在后厨加工预制菜,安全隐患大;二是运输、存储风险,如今预制菜大多是肉制品,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如果冷冻冷藏不到位,菜品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等;三是预制菜监管问题,目前行业还缺乏监管的标准、规定和具体要求。
“食品安全是首要问题。预制菜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对整个产业都会是毁灭性的打击。”田兴国认为,佛山乃至全国各地政府都应该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地方发展预制菜产业的第一要务。
为防范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风险,“预制菜十三条”也将预制菜的食品安全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
“预制菜十三条”提出,要争创示范明显、行业领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尤其加快推进佛山重要农产品、食品溯源试点工作,加强预制菜原材料、预制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现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提升预制菜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预制菜十三条”从“数字监管”角度探索提升食品安全,要整合预制菜种养、加工、销售、运输、存储等各环节的数字资源,探索构建集预制菜生产加工、安全监管、产业服务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
同时,“预制菜十三条”提出,要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黑作坊”,组织开展预制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还要将预制菜产业列入佛山标准化战略资金重点扶持范围,推动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化试点,制定一批预制菜联盟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预制菜十三条”出台之前,佛山就已经开始了预制菜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
今年4月,佛山市预制菜产业联盟已联合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成立了预制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批已立项的4项预制菜团体标准包含《预制菜肴水产生制品》《预制菜冷链配送服务规范》《预制菜常温配送服务规范》等,其中的质量安全标准将为佛山预制菜产业有序发展提供支撑。
受访专家表示,目前“预制菜十三条”针对预制菜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内容已相对完善,但从长远来看,预制菜的问题属于社会共治问题,还需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以及媒体、互联网平台等多方面多层次地监督治理。
培优:引导行业集聚发展
除了着重强调食品安全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发现,“预制菜十三条”多个点都聚焦预制菜产业集群的打造和“链主”企业的扶持上,整体“培优”色彩明显。
“预制菜十三条”大力引导预制菜企业集聚,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推动资源整合产业集约发展。“预制菜十三条”提出,要将预制菜产业纳入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计划,支持相关企业集中入园发展,促进资源整合,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销售、冷链、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集群,并提出力争3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预制菜产业园。
而在产业集群的具体打造上,“预制菜十三条”也有明确导向和具体规划,那就是将产业培育的重点放在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身上。
“预制菜十三条”提出,要建立全市预制菜企业培育库,力争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和“链主型”企业,力争3年培育年产值超亿元预制菜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
例如,聚焦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进出口以及装备生产等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推动强链补链,加快培育预制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并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发展。
佛山政府的“培优”举措,是由中国预制菜产业现有的发展格局决定的。
目前,国内预制菜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缺乏全国性的龙头企业。以佛山为例,截至6月底,佛山上规模的预制菜企业只有12家,包括何氏水产、香良水产、东龙烤鳗、品珍科技、新雨润、怡辉、均健水产等,企业年产量约4.6万吨、产值25亿元左右。
而龙头企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最有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管理实力的经营主体,能在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乏龙头带动,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必然缺乏“主心骨”和有力支撑。因此,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已成为了各地政府的共识。从广东肇庆、山西大同到内蒙古包头,各地政府都明确指出要重点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执预制菜产业发展“牛耳”。
值得期待的是,截至6月底,佛山在建、拟建的上规模预制菜企业有13家,预计全部投产之后,佛山预制菜年产值可以达到300亿元。
民建佛山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林荣表示,预制菜行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品牌领域,最终必然走向大的龙头企业占领市场。佛山政府应探索与龙头企业联合设立专项产业基金,为预制菜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并购两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和推动大龙头企业形成“基地+农户+加工中心+城市终端消费”模式,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高慧超 编辑:吴蓉)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