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庞华玮 广州报道
“能否帮助投资者获得理想的长期回报,将成为能否持续将养老储蓄转化为养老投资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鱼晋华表示。
8月26日上午,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财经APP主办的“养老中国·责任金融”中国养老金融责任发展线上研讨会上,鱼晋华做了《个人养老金的海外发展借鉴》的主题发言。
关键是长期回报
鱼晋华介绍,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缓解财政的压力,各国政府大多会推动养老金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通常包括延迟 退休、建立公共养老金的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多支柱养老金体系、发展积累型、缴费确定型养老金等几个方面。
其中,通过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也就是通过发展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来健全和补充养老金体系,从性质上来说属于增量改革,社会阻力更小。
鱼晋华认为,个人养老金体系的发展关键是长期回报。
“个人养老金的养老待遇支付水平取决于缴费额、缴费期,以及长期投资回报。在缴费额、缴费期和长期回报三者之中,最关键的还是长期回报。”鱼晋华说。
从全球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都是私人养老金发展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个人养老金体系的成功,并不仅仅是受益于税收优惠政策,其实更多的是受益于所建立起来的一套有效的投资管理体系。在这样的投资管理体系当中,个人养老金投资者能够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长期投资的框架而做出合理的动态的资产配置,并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长期投资回报。在较为理想的长期回报的驱动之下,养老储蓄被持续地转化为养老投资。
鱼晋华指出,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毋庸置疑属于长期投资。对于长期投资而言,影响回报的关键因素不是择时,也不是择券,而是资产配置。如果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组合过于集中在低风险资产上,看起来会很安全,但是将面临长期收益过低,无法抵御通胀的风险。对于长期资金而言,这其实是一种更大的风险。而从全球来看,股票都是表现最为出色的长期资产。
前车之师
鱼晋华介绍,个人养老金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以美国为例,IRA是美国的个人养老金的主要载体,投资于共同基金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就长期稳定在45%左右,IRA投资于共同基金的资金当中,又有接近60%的比例投资于权益资产。正是由于在资产配置当中,重视了对共同基金,和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发挥出了长期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优势,美国个人养老金分享到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成果,也获得了良好的养老保障。
鱼晋华介绍,反之,个人养老金发展不太成功的国家,以德国为例,德国的个人养老金是一种典型的产品制,主要包括两类产品:李斯特产品和吕鲁普产品。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李斯特产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保险、银行储蓄、基金和住宅养老金。实际上,保险产品占到李斯特产品总量的2/3。
2005年到2020年,李斯特产品的名义年化回报仅仅只有3.48%,在扣除掉相关的税费,以及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回报只有1.14%。吕鲁普产品的名义年化回报和实际回报跟李斯特产品基本也是一样的。
德国的个人养老金可以说发展的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德国的个人养老金体系是一种以保险产品为主导的投资管理模式。李斯特产品非常强调保本或保证最低回报,极大地压低了风险偏好,没有办法发挥出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期限长、对权益资产的价格波动性承受能力强的优势。
鱼晋华指出,欧洲的很多国家,个人养老金体系都是选择了以保险产品为主导的模式。德国、意大利、法国都是如此。但这些国家的个人养老金领域发展都比较慢,往往会面临因老龄化而衍生出的一系列社会治理的压力。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比如拉美很多国家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所以整体上发展并不成功。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拉美许多国家都被迫纷纷放弃了个人养老金的发展。
总结海外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案例,可以看出,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实质就是把养老储蓄转变为养老投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投资管理是重中之重。能否帮助投资者获得理想的长期回报,将成为能否持续将养老储蓄转化为养老投资最重要的驱动力。
鱼晋华表示,在总结、吸收、参考和借鉴海外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我们可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个人养老金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严格的监管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发挥出基金投顾行业,以及公募基金行业的专业优势和投资能力,将有助于降低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风险,有助于个人养老金投资者面对海量的、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做出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长期投资期限相匹配的合理的、动态的资产配置,从而最终推动我国个人养老金走向高质量发展。”鱼晋华说。
(作者:庞华玮 编辑:姜诗蔷)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