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会计师公会调研: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应用鸿沟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张梓桐 上海报道
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席卷全球,然而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技术应用仍存在鸿沟。
根据澳洲会计师公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亚太区商业技术应用调研报告》(下称“报告”)显示,超九成中国内地会计和金融专业人士预计所在企业未来12个月将增加技术应用,但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与中小微企业之间的技术应用程度存在明显差距。
澳洲会计师公会华南区委员会副会长陈建峰在8月2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调查结果反映出中国内地企业正在全面推进数字化,并以切实行动提高企业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更多技术在企业内部得以跨部门落地与实施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据了解,在本次调查中,澳洲会计师公会共访问亚太区七个市场820名会计和金融专业人士,其中186名受访者来自中国内地。
中小企业技术应用落后
根据报告显示,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存有显著的技术应用差距。超过三成来自中国内地的中小微企业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没有任何数字化转型战略,而该比例在大型企业仅为11%。此外, 14%的中国内地中小微企业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未来12 个月不会增加任何技术的使用,而相比之下,该比例在大型企业中仅为4% 。
针对这一现象,澳洲会计师公会华东和华中区委员会委员、澳洲资深注册会计师金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缺乏专业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是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遇到的最大阻碍。“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支持中小微企业应用合适的技术,并有能力把技术投资转化为回报,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更多的传统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程度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阶段,资金不足是最大痛点,因此应该运用市场化调节与国家政策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动力。”
金科表示,对于中小微企业自身而言,首先要关注政府对企业研发税加计扣除和留抵退税等在内的一系列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其次可以关注市场中相对较易实现的技术方案,如智能自动化和SaaS应用程序等。
此外,随着国内数字经济整体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企业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澳洲会计师公会调查发现,复杂的系统遗留问题、财务成本和低投资回报率以及数据质量不佳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内地商业科技应用的三大主要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选择将“复杂的系统遗留问题”和“数据质量不佳”作为商业科技应用主要挑战的中国内地受访者比例明显高于调查均值。对此,金科分析称,这意味着尽管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启动数字化转型之旅,但老旧的系统和缺乏有效的数据治理手段可能会制约企业进一步采集高质量数据和应用先进科技。
金科认为,为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定期检视自身的 IT 基础架构和系统,以确保其能够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管理、合规和发展要求。而在更新系统或软件时,需要充分评估并选择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技术。
市场前景广阔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服务市场规模前景十分广阔。
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财税类企业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2972.5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超4000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企业内在的需求驱动,金科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降本增效的需求,他认为,在财务和业务场景中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有效的解决用工难等问题。其次是利用数字化转型进行线上商业活动的转移和产业链的重构,“例如原先的金融机构比较关注如何合理地布局线下网点,但现在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机构更多的选择利用手机APP来连接消费者和终端客户,这样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以上两点之外,他指出,大型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同样聚焦于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提高在管理上的洞见水平,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比如互联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因为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消费和行为数据,企业可以基于这些数据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和资源调配能力。”
此外,《报告》显示,八成中国内地受访者表示其所在企业制定了数字化转型战略,96%受访者预计所在企业未来12个月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升商业科技应用。
当被问及所在企业未来12个月将增加哪些技术应用时,调查显示,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软件排名最高,占比高达39%,这也是该项技术连续第二年在评选中占据榜首。商业智能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紧随其后,同样成为受访者关注的焦点,分别占到34%和29%。
对此,陈建峰表示,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基础。目前许多国内企业投身于数据应用与分析,并以此获取有价值的商业洞察,助力商业决策。此外,网络安全同样也是企业的关注焦点,许多企业正采取相关举措以保证数据资产的安全。
(作者:张梓桐 编辑: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