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业务营收下滑,叠加近期黑天鹅事件,中信证券资管板块后续管理与规划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实习生黎雨辰 北京报道
随着A股中报季进入尾声,券业龙头中信证券的成绩单终于亮相。
8月29日晚间,中信证券(600030.SH)披露2022年中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48.85亿元,同比下降7.52%;归母净利润111.96亿元,同比下降8.21%;基本每股收益0.76元,同比下降19.15%。
整体来看,受上半年市场行情影响,中信证券整体业绩小幅下降,但在全行业中,公司仍稳坐净利润第一的宝座,部分业务线更有逆势增长的表现。
在8月30日上午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中信证券董秘王俊锋表示:“上半年,公司境内投行业务、固收、股衍等金融市场业务等均保持增长,贡献稳定收益。此外,受市场下行影响,直投业务、境外收入有所下降,但均保持正收益。”
资管、大宗商品贸易业绩下滑
据中证协统计,140家证券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收2059.19亿元,同比减少11.4%;实现净利润811.95亿元,同比减少10.06%。
在资本市场上半年低景气的大环境下,中信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在券商中稳坐头把交椅。作为唯一一家归母净利润破百亿的券商,比排名第二的国泰君安高出48.23亿元,盈利增速下滑的幅度与其他券商相比也相对较小。
从细分业务线来看,中信证券一众业务在上半年的表现喜忧参半。
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收入分别为82.74亿元和60.9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0.54%和4.24%。
记者注意到,资管业务营收下滑,叠加近期黑天鹅事件,中信证券资管板块后续管理与规划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据了解,上半年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15956.75亿元,较2021年末略有下降;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市场份额约16.79%,排名行业第一;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实现营收36.33亿元,同比减少0.52%;净利润10.58亿元,同比增加0.86%。
此前6月29日,中信证券曾公告,称将放弃旗下控股华夏基金10%股权的优先购买权,一时令市场猜测纷纭。8月23日,公司又遭富安娜高调“讨债”,后者称购买中信证券固收类理财产品后遭遇逾期,存在1.2亿元无法按时兑付。
在业绩说明会上,多位投资者就相关问题询问背后原因,对此中信证券并未给出直接答复。
不过,从半年报来看,中信证券在资管业务方面整体仍将稳健布局。
中信证券表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持续坚持“立足机构、做大零售”的客户开发战略,持续提升客户开发能力和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其资管子公司也处于筹备状态中,并将申请公募牌照。
此外,受募集资金活跃度放缓的影响,大宗商品贸易等其他业务实现收入66.9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1.14%,是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的重灾区。该业务主要反映中信期货的子公司中证寰球的现货端销售收入。
“大宗商品的收入和存货变化,主要是基于市场原因,公司采取相应的业务策略调整。目前公司大宗商品贸易以国内贸易为主,品种以期货标准品种相关的工业品为主,如有色、黑色金属等。”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表示。
投资与承销业务为主要增长点
作为逆势而上的两条业务线,中信证券在投资与承销业务上的竞争力在上半年有所强化。
半年报显示,公司证券承销业务实现收入34.亿元,同比增长30.36%;投资业务实现收入104.12亿元,同比增长6.6%,作为营收占比30%的重头戏,为中信证券上半年的抗压企稳作出重要贡献。
对此,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表示,这主要由母公司金融市场业务贡献,“比如,固定收益抓住市场利率下行机会,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提升产品设计及服务客户的综合能力,不断丰富盈利模式,各项创新业务稳步发展,债券投资业务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据张佑君在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目前中信证券权益类主要投资的是A股、港股和部分基金,固定收益投资目前主要配置在境内固定收益相关的各类资产。
放眼未来,公司则会逐步开始面向全球的资产布局。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9.85亿元、净利润8.43亿元,较好克服了国际资本市场大幅震荡下行的影响。不同交易标的的投资策略稳步推进,收益率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此外,中信证券还在此次半年报表示,公司另类投资业务正积极研发新策略,在稳收益、抗风险、降相关性等各个维度都有新的突破。多元化的策略在有效分散风险的同时,也为公司获取了更多种类的超额收益。
未来,公司将会逐步开始面向全球的资产布局。半年报显示,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收29.85亿元、净利润8.43亿元,不同交易标的的投资策略稳步推进,收益率超过同业平均水平。
投行业务方面,中信证券仍保持市场份额首位。
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68单,主承销金额1650.13亿元,同比增长15.96%,市场份额22.37%。在科创板、创业板IPO项目上,中信证券拿下27单,主承销金额875.28亿元,市场份额占比28.06%。
公司单笔承销的金额规模也在扩大。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比2022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数据发现,中信证券IPO发行数量同为27家,但主承销金额已由2021年的377.14亿元875.28亿元,同比提升至原来的2.3倍。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多由中小券商分揽的新三板、北交所业务,2022年以来在中信证券的业务比重中也开始逐渐提升。
据悉,2022年上半年,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已申报4单北交所IPO项目,作为新三板主办券商已提交4家企业挂牌申请;持续督导的挂牌公司共19家,其中12家进入创新层。
上述数字对于中信证券或许只是一个起点。随着新三板、北交所市场机遇日益广阔,中信证券称,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覆盖力度,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加强新三板及北交所专业服务能力建设。
(作者:雷晨 编辑:巫燕玲)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