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资本创始人王惠舜: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系统将成为下一个风口

南方责任投资行动李德尚玉,实习生刘雨青 2022-09-01 20:5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刘雨青北京报道

全球资本市场上的新能源类上市公司近年来皆创出新高,“双碳”经济也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继工业化、城镇化后又一新的动能。

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预测,到2060年我国新增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达139万亿元。

作为一种提倡责任投资和弘扬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方法论,ESG已经成为欧美国家认可度较高的评级评价体系,是选择投资标的或者管理人时考量的重要标准。

“时代的每个进程皆会诞生伟大的企业,碳经济时代概莫能外。资本的逻辑并不因为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是新兴产业而改变方法论,而是一如既往地探寻微观层面的商业模式和企业家精神。资本不仅关注真正技术变革的创新者,还关注市场的主导者,能通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且能形成消费品特征的新型企业。”华晨资本创始人王惠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关注布局清洁技术和新能源

由于国内在ESG实践方面的缺乏,一级市场中的PE、VC目前多数尚未将ESG作为企业发展的评判标准。

王惠舜认为随着“双碳”经济到来会加速中国ESG投资的发展。一方面遵循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一定会降低投资者的潜在回报,另一方面碳中和将对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产生较大的中长期影响。

据其介绍,华晨资本近十年来持续关注和布局清洁技术和新能源领域。

王惠舜指出,虽然国内的清洁技术和新能源迄今发展仅约20年,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特别是装备制造能力冠绝全球。像光伏单晶硅产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能,风机主轴、叶片、汽轮机产能,动力锂电池产能、新能源汽车产能皆居全球首位。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大风电及光伏大国,全球装机量最大;也是全球一半以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中国新能源发展大而不强,技术研发欧美日韩是先行者,国内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专利上尚需自主突破。

如氢能源汽车的核心专利几乎全部由丰田主导,氢燃料电池如电解液触媒、阴极阳极材料、质子膜材料,以及氢气液化等关键技术仍掌握在欧美和日韩企业手中,光伏逆变器的多数技术专利由行业巨头美国Enphase和SolarEdge控制,风机叶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技术过去一直由全球风机巨头丹麦Vestas申请保护,企业跟进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往往面临技术专利的应用权限与成本问题。这种技术本身的制约,对于国内企业与产业的扩张和发展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初国内的光伏产业殷鉴不远。彼时研发投入、技术专利和市场均在欧美,国内光伏企业仅依靠低人力成本和规模化的加工产能进军海外市场,缺乏技术进步和研发壁垒的光伏产业最终陷入低谷。

随着技术迭代清洁技术成本持续下降,陆上风电和光伏已做到平价,规模部署成为可能,电动汽车高景气发展也带动大容量高密度电池产能的需求。新能源的春天实际上是市场驱动的春天。

王惠舜表示,资本不仅关注真正技术变革的创新者,还关注市场主导者,能通过激烈竞争脱颖而出且能形成消费品特征的新型企业。

“正如关注新能源车不仅仅是一个硬件制造,而是软件和服务的比拼,本质是新型消费电子产品竞争的升级版。未来随着碳税、碳计价的推出,清洁技术的最大购买人和消费者也极可能从政府转向企业和个人,国内节能环保事业将会开拓新格局。”王惠舜说。

新能源消费企业迎来发展机遇

王惠舜表示,“当前,项目投资评估往往通过对标行业最好的企业加以深入考察,如处于氢能领域的PLUG和电动汽车领域的TESLA等。”

然而他认为,仅仅从企业的对应关注来加速中国在ESG领域发展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环境的全面经验借鉴。

他认为,当前减碳技术和新能源应用除电动汽车外普遍面临着大规模应用的挑战:一是缺乏大规模的示范效果;二是缺乏财政激励政策(如碳价);三是公众接受度不足;四是缺乏完善有效的管控体系。

在培育新能源投资环境方面,王惠舜指出,国内财税补贴政策目前过多在上游研发和生产制造端进行扶持,更要加大下游新能源应用企业和产品消费端的财税补贴支持。

据王惠舜介绍,日本制定了氢能发展的国家路线图,规定电力公司强制使用新能源,对新能源研发、家庭购置新能源设备、新能源投资等产业端和需求端全方位补贴,并形成一套多重税负减免的绿色税制。

欧洲则出台能源法和相应的补贴政策,大力推动能源独立和绿色能源发展。

如德国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必须并网,在优先购买,固定电价的同时,制定了最低的电网电价,并提供20%-45%的投资补贴。而美国对新能源的税收政策系统地上升到立法层面的明确法律保障,强有力地规避了短期补贴带来的周期性兴衰困境。

在他看来,海外新能源政策或体系发生变动,也将为中国带来产业转型机会。

如,本世纪初欧洲出台高额补贴的光伏产业能源法,推动欧洲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激增,促成国内形成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先后登陆纽交所的昔日明星光伏企业。

当前,国内的资本市场制度也有了较大改变,如科创板对有具备科技属性的非盈利的科技企业,持以开放的支持态度。在自主可控的当下,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如何从顶层设计下沉到千家万户,产业发展真正成为由消费驱动,由此新能源消费企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作者:李德尚玉,实习生刘雨青 编辑:朱益民)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