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人工智能立法①:五年塑造产业优势 哪些行业重点受益?

外滩科技眺望李览青 2022-09-01 17:39

深度解读上海人工智能立法系列一,聚焦上海AI产业近5年发展与重点行业方向。

解读上海人工智能立法②:专家解读AI法治密码 体现哪些地方特色? 解读上海人工智能立法③:驱动长三角AI产业协同发展 引领相关条例制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览青 上海报道

编者按:在2022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前,上海市人工智能领域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出炉。

8月3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或“上海条例”),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部省级地方法规。

同时,这也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深圳方案”)发布后第二部地方性的人工智能法规,还是继《上海市数据条例》发布后上海数字经济领域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草案。

征求意见稿体现了哪些上海优势?疏通产业发展难点有何上海办法?如何与《上海市数据条例》形成互补?如何助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协同融合发展?

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当日独家采访上海社科院副所长丁波涛和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陈吉栋两位专家。他们深度参与了近年来上海数字化领域的重要立法研究工作,深度解读保障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法治密码。

五年人工智能产业探索历程

“上海条例为上海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指引。”丁波涛告诉记者,与《上海市数据条例》不同,上海条例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条例,目标是打造人工智能产业的“上海高地”,更加突出重大技术创新、重要产业发展以及重点应用场景的建设,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某个产业发展规则进入立法阶段,说明我们对它的调整或者促进形成了比较深入的认识。”陈吉栋向记者表示,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上海市对人工智能产业和治理的认知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2017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将人工智能上升为上海优先发展战略,正式拉开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序幕。

顶层规划方面,上海先后推出《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等政策。

组织保障方面,上海市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工作领导小组、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

资源整合方面,上海建设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资本市场方面,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推动一批领军企业科创板上市。

生态体系方面,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青年AI科学家联盟等行业组织成立。

治理体系方面,上海成立国家试验区专委会治理工作组、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安全专委会等机构。

论坛研究方面,上海市持续举办人工智能法治、安全、治理等论坛,发布《人工智能安全发展上海倡议》、《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等报告。

此外,上海探索人工智能地方立法工作已有多年,不断推进可信人工智能研究。

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助力提升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创新人才集聚与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法规体系、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形成敏捷治理的“上海方案”,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上海智慧。

到2035年,上海人工智能整体发展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资源集聚、应用广泛深入、产业链条完备、治理敏捷可靠的世界人工智能中心节点城市,形成泛在、集智、全能的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格局,为建成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上海人工智能产业优势

丁波涛指出,上海在条例中突出了自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其优势主要在于科学研发、产业聚焦两方面。

突出上海科学研发优势方面,征求意见稿第二章第二节聚焦科技创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以及相关跨学科交叉领域研究;支持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设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全域创新和自主研发;鼓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支持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推动科研组织管理方式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功转化的激励机制。

产业聚焦方面,第三章第二节明确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重点促进方向。征求意见稿要求,上海市将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建设创新体系、推动集群发展等方式,促进基础硬件、关键软件、智能产品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产业方面,征求意见稿支持智能芯片、人工智能框架软件和系统软件、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与无人船等五大产业发展,并对相关细分产业行业组织制定一系列标准。

智能芯片方面,支持相关主体研制云端芯片和云端智能服务器,鼓励前瞻布局类脑芯片,培育智能芯片应用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框架软件和系统软件方面,支持相关主体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和服务器级操作系统。支持相关主体开发推广自动机器学习系统,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通用性和易用性。鼓励相关主体开发面向智能产品的操作系统,促进各类应用功能开发。

智能机器人方面,推动智能机器人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建设,支持培育智能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鼓励相关企业、产品使用方与金融机构采用产品租赁、服务采购等方式,拓展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同时,有关部门将推动相关行业组织制定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分级、应用安全测试等标准,引导智能机器人技术迭代,保障智能机器人的信息安全和使用安全。

智能网联车方面,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操作系统、专属芯片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应用。支持相关主体根据有关规定,在本市公路(含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含城市快速路)、停车场等区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推动无人驾驶装备在特定区域或者道路上开展测试和应用。要求有关部门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无人机和无人船方面,支持建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无人机起降点及通用机场、无人机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通过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供航路航线规划、电子围栏设置等服务,支持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完善无人船电子航道测绘、智能航运通信等保障体系,在特定区域开展无人船航道测试。

丁波涛认为:“与此前深圳人工智能条例对行业较为宽泛的描述不同,《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重点突出的几大产业非常聚焦,同时对相关细分领域规则出台作出规定,对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陈吉栋向记者表示,上海条例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领域,通过立法为上海实现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者:李览青 编辑:陶力)

李览青

记者

专注金融科技领域报道,关注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风控、债券、房企融资等。欢迎探讨交流!联系邮箱:lilanqing@sfc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