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三维的空间互联网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广州报道
2021年,随着Meta旗下Quest 2销量突破千万,VR乃至背后更大的元宇宙元年突然来到人们面前。
作为公认的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XR行业近年来动态日益频繁,从供应链到终端厂商都在积极推动其商用落地。部分头部手机厂商此前也曾陆续推出相关商用AR眼镜产品。
但仅从价格来说,距离大众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都尚有距离,直到近日,消费级AR眼镜品牌Nreal在海外发展多年后,回归中国举办首场发布会,推出两款AR产品,定价分别在2000+元和4000+元,看起来价格对大众友好了不少。
随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指出,中国有机会更好参与甚至引领XR行业的定义和发展。这源自于中国具备的四大优势:智能硬件的供应链基础、互联网科技企业人才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国内对创新企业的政策扶持等。
“放眼全球,我几乎找不到任何另外一个国家,能在这四点上做得非常好、有好的积累。”他续称,鉴于这些“内功”,一旦相关产业的马达转起来,中国非常有机会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这些判断的背景在于,徐驰还认为,内容从2D到3D世界的升维是必然趋势。而相比VR产业的核心技术已经相对成熟,AR的部分核心模块还没完全形成供应链模块化供应。“所以任何一家想快速起势的企业,都要往更深的供应链前端扎,在核心模块深入研发,才能给用户具有代际差的产品。”
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认为,线下零售店面开设、线上营销宣传加码,2022年上半年是中国消费级XR设备扬帆起航的半年。得益于头部厂商的投入及海外同类产品的成功经验,营销模式逐渐成熟,出货渠道日渐丰富,产品内容趋于完善。未来一年,随着新厂商入局以及新品发布,技术升级节奏将持续加快。
AR的门槛
相比已经有一定体量产品出货的VR,目前阶段的AR行业距离成体量出货还需要一定时间。这背后与技术演进、量产能力等息息相关。
徐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AR行业属于复杂的交叉学科,如光学中涉及3D环境感知,云渲染涉及芯片、传感器、全新交互范式等。
(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与新发布的两款AR眼镜,图源:公司提供)
“我们发现它是有史以来对体量、体积、佩戴舒适度要求最高的。因为戴在人脸上,又被希望是个人审美和风格的延伸,所以有很多苛刻条件阻碍着去做一款功能强大、轻巧、美观又舒适的产品。”他指出,如此复杂度,导致到今天为止,还无法实现类似手机在2012年后快速模块化并快速整合的程度。
“这也是行业发展到上半场的正常情况,硬件门槛决定了产品体验,但所有东西还没有模块化,所以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把更多研发资源投入到核心模块。后半场随着硬件门槛没有那么明显,就是拼软件生态、交互体验和系统。”徐驰进一步分析,当然站在目前看,二者可能会并行发展,但重要的还是硬件端凭借性能优势快速占据市场,赢得口碑。
具体从技术范畴看,他认为,作为空间互联网的终端设备,AR眼镜需要具备三项全新的底层技术:3D显示、3D空间感知和3D交互。为此,Nreal分别自研双目空间成像系统,自研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技术,推出远/近场组合的交互方案。
在交互过程中,远场,首创“手机虚拟射线”,实现选取、拖拽、放大;近场,基于手势追踪识别算法,令用户具有手势操控能力。
徐驰介绍,Nreal大概在2019年诞生原型机,一直致力于更快规模化。随着更好整合上游产业链、多项核心技术自研、搭建自动化产线等,这些条件叠加带来成本优势,也才有了如今商用看起来相对低的售价表现。
(空间交互示例,图源:公司提供)
当然,备受关注的还是AR何时、何种条件将走向快速发展阶段。
对此徐驰认为,一款好的硬件产品,具备稳定的交互范式,加上好的内容生态,这三点稳定发展,此后需要再过2-3年,就有机会实现类似早年间iPhone4S推动智能机在全球爆发的局面。
“至于硬件先来,还是内容先来。如果我们看智能手机,一定是终端和交互范式先确定(也即类比iPhone1的出现时期),然后应用范式快速跟进,两个引擎螺旋上升、相互拉动,让整个生态快速良性运转起来。”他进一步分析。
“坦诚讲,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个行业的‘iPhone1时刻’到来,但我们觉得它就在转角了。”徐驰大胆预测,上一次智能机爆发源自于美国公司引领,但如今重新起步后,新的终端和内容生态爆发很可能在中国更早出现,甚至更强势参与到引领全球的进程中。
从这个角度看,在未来1-2年内,可以看到硬件体验和交互范式稳定,让大众看到一款稳定的硬件终端作为基础,在此后3-5年内容生态繁荣后,会带来快速普及。
加速商用
当然,即便价格目前已经来到2000+元,但这毕竟还是一款千元级别产品。是否有足够的驱动力让用户真正受益其间体验,是能否推动普及的一大核心要素。
第三方机构IDC报告也指出,国产厂商Rokid、FFALCON、OPPO等均在上半年发力于2000-3000元人民币价格段的消费级AR眼镜市场,Nreal在8月发布的新品标志其产品正式进入国内。虽目前季度体量均在数千台量级,但对于消费级AR眼镜而言已是重大突破。当前产品型号对配对手机系统存在一定限制,价格定位与目前主流Standalone(有独立算力的设备)VR相当,产品目标人群还需进一步定位明晰。
此前多年,行业标杆Google曾陆续发布AR眼镜产品,但最终都没能走向大众。徐驰认为,这主要与定位逻辑不同。“包括Hololens、Google Glass在内,多追求是一款全天候佩戴的设备,所以要做得极致轻巧,但掣肘是功能非常有限,导致用户黏性不高。”反过来看,如果改成能全天候携带的产品,需要的时候再使用,就是一种显著的体验升级。
在应用方面,Nreal此前在海外的商用过程中已有探索。徐驰介绍道,2020年8月,其设备在韩国率先商业化。
通信历史上,韩国在通信商业创新方面都有积极探索,这是Nreal投身其中的原因。通过与韩国三大运营商之一的LG U+联合,跑出了一些模式,并推动迭代产品和内容。
根据统计,目前Nreal产品在日韩市场前三的用户使用场景,包括视频平台YouTube、观影平台Streaming service、浏览网页。“这些场景与iPad、iPhone发展早期没有丰富内容生态时,用户的使用场景类似。”他如此分析。
因此在国内,目前Nreal正联合爱奇艺、中国移动咪咕、蔚来、快手开发定制多个AR内容平台,使用场景包括移动的观影巨幕、三维空间体育观赛等。通过提供沉浸式、巨幕式的体验,让用户在相应场景中产生一定黏性,部分代替今天使用手机或其他终端的时长。
(车上体验示例,图源:公司提供)
其中连接汽车的场景被尤为重视。徐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与蔚来的合作非常深度和长期。“我们始终认为车内空间交互,会是电气化和自动驾驶之外,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性竞争差异化的点,也是为用户带来体验增强的点,所以这一块我们可能会持续加码。”他强调,这并非简单地连接,需要对包括防抖、防晕眩、与车交互等做完整配套。
除了消费级市场,AR在空间更广阔的B端市场必然也有挖掘空间。据介绍,在文旅、设计艺术类大型活动等领域Nreal无论在国内外都有诸多案例尝试。徐驰认为,在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目前都能看到全球有各类设备和场景创造者在积极推动落地。
“我们相信未来空间互联网的大趋势就是内容3D化、交互游戏化和智能化。这个大前提下会发现,今天所有衣食住行、工作等场景都有机会实现体验上的颠覆式创新。”徐驰认为,今天的发展阶段很类似智能机刚起步时,是一个增长、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看到每年在内容端都有新场景和创新出现,让行业内激动不已。
(作者:骆轶琪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