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科技创新路:产业、人才、资本汇聚,新型产融生态迅速崛起

创投地理赵娜 2022-09-02 18:4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苏州报道

“资本一定会到长三角来、到示范区来、到吴江来。”今年8月的专访中,苏州市吴江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国荣发出邀请。

吴江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示范区和自贸区两区叠加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不仅如此,这里位于“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交汇点,科创高地建设也在不断提速。

吴江全区面积1176平方公里,拥有25万多家市场主体,其中包括2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民企500强”上榜企业、51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谓科技、人才、产业等创新资源集聚。

国家赋予了长三角“一极三区一高地”和示范区“一田三新”的战略定位,这既是对吴江提出的奋斗要求,也是吴江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今年8月的采访中了解到,吴江正锚定示范区“五大经济”,聚焦先进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

更进一步看,吴江通过三大举措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一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关联度高的新兴产业延伸转型。二是引进高位平台、顶尖人才团队实现相关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三是积极创新资源要素整合模式,与大型央企、国企合作打造高显示度项目,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吴江已累计建成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4个省级智能车间,数量均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获批全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正成为国内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汇聚技术、人才、资本

吴江历史数千年,多条运河在这里延绵,带来远方的文化和技术。如今,科技、人才、资本正在这里汇聚,与吴江的商业文化和产业基础交融,迸发出蓬勃生机。

近年来,吴江坚持以智能化改造、信息化融合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发展质效显著提升。除了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千亿能级的产业,新材料也正加速迈向千亿级。

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位列“2022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国第十二、江苏省第二。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企业500强4家,中国民企500强6家,上市企业2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数量领跑全国县(市、区)。

产才融合是集聚人才的重要途径,人才企业广受资本市场青睐,使资本和人才在相互吸引中“对话”。人才方面,吴江在全市率先设立规模20亿元的“苏州湾人才基金”,创新推出“人才投”“人才贷”,为人才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不仅如此,2011年以来,吴江还持续对各项人才政策进行提档升级,逐步构建形成以“55352”工程为引领的“1+N”人才政策体系,建立一个全要素集聚的生态系统,实现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信息通,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成果前来转化。

根据今年7月的数据,吴江全区人才总量超3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超3万人,自主培养入选区级以上领军人才943人次。

再看资本。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投资基金通过参股子基金,实现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撬动数倍社会资本、创新资本向关系全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

“我们与参股的基金始终保持核心诉求的一致性,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为宗旨,通过基金网络资源、赋能企业、培育产业,促进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东方国资董事长、总经理张彦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有企业作为地方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正在通过优化存量产业结构、引导增量资本投向,能够凝聚更大的合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资本组合拳

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对接,这带来了多层次的资本需求。

“吴江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还在不断增强,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需求。”王国荣告诉记者,当地企业家既关注技术发展规律,也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欢迎各路资本来吴江,寻找适合他们的投资项目。”

在创新资本方面,国有资本是地方股权投资的“领航员”。记者了解到,吴江当地国资的引领作用已在显现,他们发挥着在资源集聚、人才培养、要素配置等方面的优势,助力本地相关产业链集群发展,提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以东方国资为例。该集团已构建起“祖母”基金、母基金、子基金、项目直投“四位一体”的投资矩阵。旗下管理、设立了政府引导基金、国有投资基金等各类基金超70支,合计规模近500亿元。与合作机构共同培育了上市公司48家。

此外在载体建设方面,东方国资不仅打造了苏州湾创投壹号,以资本集聚带动创新要素集聚。还建设了江苏长三角智创科技园,作为科技人才孵化器来承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科研成果转化。

截至今年8月,苏州湾创投壹号已引进各类金融投资机构40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超1000亿元,入驻基金已投资项目超800个,为“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江苏长三角智创科技园的入驻“硬科技”人才企业则达到17家,其中超半数为博硕士项目。

德同合心基金是首支落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创投基金,这支基金的出资人包括东方国资,并在吴江区注册成立。德同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邵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落地吴江以来,深刻体会到了吴江区政府锐意创新,在创新激励、创业孵化、贡献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都走在了前面,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双创生态和营商环境。”

构建新型产融生态

企业、人才、资本是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支撑。记者了解到,吴江正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提升人居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今年3月,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主持召开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资基金工作调研座谈会时指出,苏州要进一步完善创投体系,其中包括强化市域统筹,加强市、区联动,形成“全市一盘棋”创投工作格局,特别是将基金投资与园区招商、企业孵化有机结合,形成溢出效应。

张彦红告诉记者,东方国资已经积极参与到“一盘棋”的创投格局的构建。为了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基金规模,东方国资还将吴江区产投母基金升级为“祖母基金”,和吴江多个片区分别合作设立了政府投资母基金,和光大控股等金融平台合作设立了商业性母基金。

前述二级母基金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产业引导作用,对外合作设立了90余支商业化子基金、合计规模超500亿元,投资的拟上市企业数量超过400家。

此外,通过区镇联动构建母基金集群,东方国资还针对科创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从企业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成长期、成熟期扶优扶强的不同轮次投资,建立了一整套服务于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投资基金组合。

从更广泛的多级协同角度,东方国资一方面推动建立市区镇三级国有投资公司战略合作机制,在资源布局、产业配套、项目引进、人才引育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资本市场“苏州创新集群”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还在推进高校、研究院、创新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主体深入交流、融通创新,促进“产学研投引”五链融合,培育良好创新文化和产业生态。

“通过资金链带动创新链、打造产业链,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用张彦红的话说,东方国资不仅是在做投资,更是在构建一个基金、载体、项目、人才协同发展的新型产融生态,以载体支撑投资、以投资服务项目,以项目引进人才,以人才助推产业。 

需要提出的是,吴江创投行业的发展机遇还在于长三角一体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一部分后,吴江既要为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努力奋斗,又要在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展现更大的价值和担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这方面,苏州湾创投壹号正在积极引进私募基金、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形成资本市场服务矩阵,着力承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溢出效应。东方国资也在推动设立二手份额交易中心,以丰富基金投资退出渠道、提升经济循环效率,进而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生态圈。

“总结过往经验,我们认为很重要的规律是‘顺应大势、服从战略’。”王国荣说,吴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此。他也相信,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势”与“战略”,资本一定会到长三角来、到示范区来、到吴江来。

(作者:赵娜 编辑:林坤)

赵娜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注私募股权、新兴产业、创新企业报道 zhaona@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