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2|AI赋能传统产业:航运和船舶为何需要智能化?院士们这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雨箫 上海报道
2022-09-05 21:48

为什么船舶技术必须要更智能?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 张雨箫 上海报道

作为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唯一的船舶论坛,中国船舶集团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主办的“AI赋能海洋”——畅享·智能航运暨2022年度中国智能船舶创新联盟论坛在上海举行。会上,与会学者从智能船舶的目的、航运系统、船舶的智能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前沿技术广泛用于传统船舶运输工业的不同维度中。

从传统行业的宏观发展来看,为什么船舶技术必须要更智能?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表示:“智能航运是手段,不是目的。”他提到,在处理“东方之星”事故调研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船上没有足够的智能技术和感知手段:“智能航运的根本目的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舒适。实现这12个字所采用的船舶的技术,就是智能船舶技术。”

此外,吴有生表示,智能船舶不仅为港口和交通运输服务,也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空间之外的其他资源开发服务。因此,智能船舶是有人和无人的充分的结合,也是必然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船舶工业把动力配套、贯通导航的技术领域发展起来,多投入一点经费,好好发展船舶智能制造,” 吴有生说。

从船的应用,即运输系统上来看,内河航运、沿海航运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在论坛上指出,长江的运量在2020年就突破了30亿吨,比密西西比河和莱茵河加起来的总量还要多。“我们内河水运近海航运是世界上最繁忙、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特别支撑作用一种运输方式。大量的散货、原材料的运输都靠它,包括一些危化品和原油的运输。” 严新平说。

然而,严新平指出,这样的一种不可替代的运输方式,却较少高技术人员的参与,船员流动性也很大。这种情况下,“双碳”战略所推动的内河船和近海船绿色化,即动力设备的零碳能源和低碳能源利用,甚至用纯电池动力,减轻了船上轮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另外一方面,通过智能赋能技术辅助船舶,不断提升它在感知、辅助驾驶、靠离泊功能的实现,也为优化船员就业环境提供了帮助。

因此,严新平认为,未来近海船舶的新航运模式,应该以“岸基驾控为主,船上驾控为辅”。“这是从根本上解决船员就业环境,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该行业的重要技术创新。”

具体来说,要实现岸基驾控,有赖于船岸协同技术、可靠的通讯保障和各种智能技术的可靠验证。“我们首先可以在一些点对点运输,和有特定场景的封闭水域实现(岸基驾控),然后再逐步发展到将来所有的内河、近海船舶,”严新平说。

多位嘉宾认为,智能航运的核心仍然是船舶本身。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夏桂华表示,智能船舶发展需要关注一些关键技术。其一是智能感知系统,包括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以适应船舶的目标识别,以及用激光雷达等多元信息融合来识别低噪度的信息。其二是数字孪生,需要开发用于船舶的物理系统和数字系统之间孪生的引擎。引擎用以迭代、优化、进化的算法,以及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的整体发展,都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

(作者:张雨箫 编辑: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