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再出发”:港口、铁路着力补短板,数字化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文汐 汕头报道
2022-09-07 17:13
收藏!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文汐 汕头报道

在广东的东部,汕潮揭三市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小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临海的汕头。

早在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是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著名侨乡、粤东中心城市。1980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汕头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如今,汕头经济特区已经来到不惑之年。“我在汕头出生,在这里生活了前半辈子。以前,汕头很小,在我小的时候,汕头最东边的城区叫作汕樟路。后来,汕头大概以每五年一公里的速度向东边扩张,这四十来年,扩张到了东海岸。”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就如同每一座城市都会经历发展的“阵痛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汕头作为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的功能逐渐弱化,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与沿海发达城市的差距逐渐扩大,使汕头面临诸多挑战。

2021年底,汕头市提出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 产业强市”之路,全力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

而从汕头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22年1—7月汕头经济运行简况看,汕头市工业重点产业保持稳定增长,今年前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430亿元。“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9.3%,其中,新能源产业投资增长69.1%。

作为经济特区、省域副中心,汕头是否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因港而兴的汕头

从街边拐角进入,小公园文化街区呈现眼前。以中山纪念亭为发端,街道呈放射状向四周延伸,建筑是南方老城区常见的骑楼,沿街可以看见振源百货公司、益奉信记厂总发行所、瑞安祥参茸庄等老派风格的招牌悬挂,“潮汕味”十足。

汕头,这座位于广东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的城市,是“岭东门户,华南要冲”,闻名即与港口、商贸有关。开埠以后,又成为中国早期改革开放中的佼佼者。

这与汕头的地理位置有关。过去,在粤东的崇山峻岭中,只有蜿蜒千里的韩江是最方便的通道,这条通道可以与赣江连接。而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西南角的顶端,韩江西溪从这里汇入牛田洋内海。

在1860年开埠互市以后,汕头替代了樟林成为粤东首位港口。当时的汕头港,是中国东南近海和远洋航线较经济的区域性货物集散中转港,也是地理位置较为适合的航线补给港。就当时的轮船航行能力而言,从汕头港航行抵达香港、广州、上海、曼谷分别仅需数天至一周。

“因港而生,因商而兴,可以将汕头这样概括。”陈鸿宇表示。

时至今日,尽管周边诸多港口城市崛起,汕头港依然是广东省重要港口和中国“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港口之一。

汕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主任郑良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有一个阶段,汕头港口的发展相对滞后,世界船队已经发展到了5万吨级,但汕头港停靠不了5万吨的船,船队来不了汕头,对于汕头的发展也形成了制约。但后来,汕头着力改善了港口条件。

据汕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汕头的广澳港区二期工程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广澳港区防波堤工程和航道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港区已经具备了停靠大型远洋集装箱船舶的硬件条件,为广澳港区打造粤东港口群核心港区和公共物流枢纽打下良好基础。

2021年,汕头全年港口吞吐量4138万吨,同比增长23.5%,集装箱吞吐量180万标箱,同比增长12.9%,增幅位居广东省前列。其中,广澳港区全年货物吞吐量2383万吨,同比增长97.9%,集装箱吞吐量163万标箱,同比增长86.5%,延续了五年来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的势头。

除了港口之外,汕头铁路建设也迅速发展。目前,汕头市境内已经建成广梅汕铁路和厦深铁路“一横”“一纵”的对外铁路运输通道。同时,汕汕铁路建设进入到攻坚冲刺阶段,广澳港疏港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启动建设,漳汕铁路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郑良泽表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汕头抓住了这一机遇,近年来一直大力发展交通。到目前,汕头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既缩短了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时空距离,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为汕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

传统工业再振兴

地理位置的优越,造就了汕头发达的商业。

“船舶峨峨趁早潮,往来南北国旗飘。三街六市象堂皇,南北洋行尽商客。”一位潮州诗人曾这样描述汕头。

作为侨乡,从海外返回汕头的侨人,大多愿意从事商业经营,汕头的产业发展由此兴起。与此同时,汕头其实也是中国沿海最先发展工业的城市之一。

陈鸿宇向记者介绍,汕头最早与工业有关联的产业是修船业,还有修港口、栈桥、码头、货站等。汕头的工业从手工业兴起,潮汕地区潮蓝、潮糖和潮烟三个手工业最为出名。到开埠之后,潮蓝,也就是土布业,成为汕头第一个近代工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有了水厂、电厂,随后又有了火柴厂、织布厂、电池厂等。

纺织业、玩具业、材料厂、制药厂,汕头工业过往的很多成就映射到如今,转化成为汕头产业发展中的坚实基础。

但是汕头的产业格局中传统优势产业数量偏多,面临新兴产业规划不足,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大型工业项目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规模效应不明显等挑战。

基于此,汕头开始了传统产业振兴、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征程”,全力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三新”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两特”即纺织服装、玩具创意两个特色优势产业,“一大”即大健康。

汕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思路更加符合国家、广东省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同时能够发挥出汕头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此外,这些产业能迅速壮大规模,带动汕头加快迎头赶上,有力破解汕头产业长期低端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汕头推动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例如汕头以奥飞娱乐、星辉娱乐等为龙头,发挥宝奥城、科创中心、玩具展厅、玩具协会功能,重点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打造一流IP,强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跨界融合新业态,培育壮大“玩具+文化旅游”“玩具+IP及衍生品”“玩具+数字创意”“玩具+智能制造”等产业。

陈鸿宇认为,汕头的服装纺织业、玩具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澄海做玩具的喷漆机械手、冲压机器人,包括做模具的数控机器人,无一不体现出汕头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潮阳生产的内衣,一条蕾丝一个配件,都是进口智能机器所生产,这些产业依然具有市场潜力,不能简单被定义为低端。”

另一方面,汕头着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据上述汕头工信局负责人介绍,汕头新能源已规划海上风电开发容量占广东省一半以上;新材料的西陇、光华、万顺、美联,电子信息的超声电子、宏俐,大健康的太安堂、仙乐、万年青等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处领先地位。近年来,汕头又引进上海电气、比亚迪、立讯精密等头部企业,整合本地资源,延伸产业链,迅速形成规模。

2021年,汕头规模以上工业中,“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实现增加值498.85亿元,同比增长8.3%,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增加值分别增长14.4%、7.4%和8.8%,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增加值分别增长9.4%、3.9%,大健康增加值增长6.3%。

汕头特区“再出发”

汕头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使汕头成为我国最早一批经济特区之一。

但时至今日,在众人的眼光中,汕头特区的发展并不算突出。汕头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汕头市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沈忆勇认为,其中有诸多客观原因。

“一方面,与毗邻香港和澳门的深圳、珠海比,汕头地处广东东北一隅,缺少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另一方面,汕头的基础相对薄弱,缺乏大企业、大项目,大多为民营企业,而当地民营企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沈忆勇表示。

汕头的发展,面临着港口城市功能弱化、产业转型任务艰巨、与沿海发达城市差距扩大等诸多困难,但是“危”与“机”并存。

在过去的几年间,汕头获得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2021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其中提出,支持汕头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展现新时代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新面貌,并部署推动深圳与汕头建立“核+副中心”深度协作机制。

如今,深圳与汕头不仅在交通基础设施上更加连通,产业、资本、人才等资源也更加通畅的在两地流动配置。深汕特别合作区也被纳入深圳GDP统计之中,未来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同时,广东五大都市圈中,汕头作为汕潮揭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除实现自身更大发展外,还将辐射引领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早年间,三座城市本就是一体,往后同城化也是必然趋势。随着汕潮揭地区交通的打通,三地资源和优势能够充分整合,对于汕头而言,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沈忆勇表示。

除此之外,汕头在今年获批设立广东自贸试验区汕头联动发展区。汕头联动发展区规划建设面积120平方公里,涵盖了华侨试验区片区(包括华侨区核心区和六合围片区)、濠江临港核心片区(含综保区和汕头港广澳港区)、南澳岛片区等3个区块。

陈鸿宇表示,从内外部条件来看,汕头非制度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制度性条件也被给予充分支持,汕头已经到了发展中新的关键时间节点。“所有历史都是现实的根源。过去,汕头缺交通补交通,缺政策补政策,缺定位补定位,现在到了缺产业补产业的最后一环,挑战中蕴藏着机遇,我认为,历史将会重新选择汕头。”

(作者:吴文汐 编辑:陈洁)

吴文汐

政经版记者

常驻广州,关注城市、能源、绿色低碳等话题。微信:wuwenx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