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青岛报道
“如何精准识别和精确定位新市民客群、如何通过金融服务更好地帮助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如何向新市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便利性,这些仍然是金融行业在未来几年内需要持续、深度研究的重要课题。”日前,恒丰银行个贷部产品研发室总经理张洋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腾讯安全联合主办的“金融服务新市民,如何克服风控难关”研讨会上表示。该研讨会也是“共建金融风控科技”系列闭门研讨会第二站。
今年3月,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在张洋看来,做好新市民客群金融服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可以有效带动城市消费内需提升,这既是短期稳经济的关键,也是中长期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点;
从金融行业角度来看,是推进构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新市民群体基数大、成长性强、金融服务需求大,可以有效推进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加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程,激发创新动力;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是帮助中小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重条件,新市民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随着城市化生活深化,在各领域潜在金融需求逐步释放,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结合市场实际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服务,形成差异化发展道路,强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的本源。
“新市民规模已超3亿,但并非是一个均质化的群体,想要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应当首要做好目标客群的解构和画像,围绕各类细分客群的不同成长周期做好各时间节点的金融服务与产品配套。”张洋强调称,在过去,新市民一直是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的主要目标客群,而银行业不能延续他们的模式,需要转换视角,从为客户赋能的角度来全方位制定全新打法:
一是创业就业方面,可加强对新市民创业支持的信贷投放力度,细分新市民群体所在行业特点,与第三方支付、SAAS系统等伙伴合作,分门别类地研发创新产品,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同时降低创业融资成本。
二是安居落户方面,可适当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为新市民合理的购房需求加强扶持力度,做好租房购房、家装家电方面的资金需求保障。
“然而从城市流动人口尤其是年轻人群角度来看,资源优势城市的房价仍然不低,且又有不同规则的限购政策,在购房资金和城市资历的双重门槛下,租房成为新市民的初始优选,且租房周期有延长趋势,可与长租房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做出定向支持。”张洋指出。
三是教育支持方面,充分优化新市民子女助学贷款申请、普惠性学前托育行业定向帮扶政策。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新市民服务固然重要,但也要密切关注新市民二代也即其子女的服务,因为他们大多生于斯长于斯,相较于父辈而言,其内心对所在城市有更深的认同感,也更融入城市生活。若在成长过程中占据他们的心智资源,有利于我们提前培育未来的客群。”张洋表示。
四是健康医疗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步提升养老储蓄、年金保险等产品营销力度,满足新市民养老需求,同时也要充分普及金融知识,提高新市民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
张洋还介绍了恒丰银行在服务新市民方面的相关情况,其表示,恒丰银行作为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充分挖掘新市民在就业保障、教育培训、购房安居、 健康医疗等多维度的金融服务需求,总分机构各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提升新市民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
一是在就业保障方面,成立农民工资代发专项支持工作组,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二是在教育健康方面,加强山东省内多所学校、医疗机构信贷支持和投放力度,提供教育、医疗机构专享优惠利率,通过信贷投放推进属地教育和医疗能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安居支持方面,为新市民购房贷款客户给予政策范围内最大优惠支持,安排绿色审批通道,提高审批效率,并配套房贷客户消费贷款和信用卡产品,充分缓解新市民购房消费压力。
“下一步,恒丰银行将继续联动政府行业平台,持续提升新市民金融产品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分析围绕新市民服务需求下的各类政策要求、现存痛点,结合各地区实际状况加强与新市民适配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张洋表示:
一是利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赋能,完善对新市民和目标画像和客群特征,精准定位目标客群。
二是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建设,针对新市民提供便捷发卡等金融服务,优化新市民的城市落户、住房资金及日常支付结算服务体验。
三是提升财富产品、普惠金融产品竞争力,进一步优化行内个人信贷产品、养老储蓄、保险产品等产品架构,提升服务能力。力争为新市民提供全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实际工作助力新市民在自己理想城市中“落得住脚”、“扎得住根”,提高服务质效,争取更大作为。
(作者:李愿 编辑:周鹏峰)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