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城市样本观察|宁波: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向港产城融合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郑玮,洪晓文,实习生李璇

如何更高效推动港城联动、发挥港口资源集聚效应,成为宁波这座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新一轮转型的题眼与焦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洪晓文,实习记者李璇 广州报道

和风、细沙、蔚蓝大海和远处隐隐约约的货轮……这是今年爆款综艺《快乐再出发》的一幕空镜,这档小成本节目让6位“老哥哥”重获职业新生。而综艺取景地宁波,在稳居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13年之后,也走到了再次出发的十字路口。

835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78公里海岸线、600余个海岛,宁波具备建设天然良港、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禀赋条件。2021年,宁波舟山港凭借12.2亿吨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同年,宁波海洋经济总产值也达到6850亿元,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06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4.1%,占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比重约达20.7%。

全球范围内著名的海洋城市大多由海港发展而来,港口因其枢纽功能,成为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此,发展港口物流,打造国际强港一直是宁波海洋经济建设的重点。

往来货物的超大体量为宁波港口经济打下绝对优势,不过也让宁波迈向强港之路,转身遇阻。受访专家表示,航运生态不优、港航服务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宁波舟山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如何转型?

2022年上半年,《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印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写入政策标题。其中,“港产城融合”成为重要着墨点之一,如何更高效推动港城联动、发挥港口资源集聚效应,成为宁波这座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向海洋城市转型的关键。

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得与失

富有烟火气的港口街市,歌手们在下雨的海边唱起熟悉的老歌,熙熙攘攘的码头。这个夏天,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的慢综艺《快乐再出发》,让宁波象山县这座位于东海之滨的渔港火了一把。

象山港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北靠穿山半岛、南邻三门湾、东侧为舟山群岛,是一个东北至西南向内陆深入的狭长形半封闭的海湾,也是我国东海沿岸著名的避风良港。

若把地图的比例尺再缩小一些、镜头再拉远一些,我们会看到,象山港正是宁波舟山港星罗棋布的十九大港区之一。宁波舟山港背靠中国大陆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翼交汇的枢纽位置,紧邻太平洋海域全球最繁忙的国际主航道,是全球最主要的航运港口之一。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宁波舟山港以12.2亿吨货物吞吐量居全球前50大港口之首,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108万标准箱,成功跻身全球港口集装箱3000万“梯队”,位居全球第三。

今日耀眼成绩的背后,不得不提宁波港与舟山港的合并故事。从1996年首次提出两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思路,到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正式挂牌,全面开启“东方大港”的一体化建设。2015年9月,宁波港合并舟山港完成,宁波港集团名称变更为宁波舟山港集团,实现包括港口综合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港区开发、海事航运服务、口岸监管等方面实质性的一体化,成为中国超大型巨轮进出最多的港口。

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全永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宁波舟山港的合并建设,不但推动了浙江沿海港口体系建设,促进了宁波舟山两地以及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

他认为,从港口发展本身来说,宁波、舟山港口的合并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做大港口企业资产,减少或消除内部竞争,精简管理机构,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统筹内部资源,形成有序分工,充分发挥各港口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宁波舟山港的核心竞争力。

从2017年到2021年,合并完成后的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从10.1亿吨增长到12.2亿吨,每年集装箱吞吐量从2464万标准箱增加到3108万标准箱。

全永波认为,取得如此亮眼成绩的原因,除了宁波舟山港本身显著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外,首先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了政策支持,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人才聚集于此。其次是交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07年杭甬运河全线贯通、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2009年舟山跨海大桥正式通车、2021年舟岱大桥的建成通车,意味着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项目全线建成通车,扩大了港口功能,使得宁波舟山港加深了与上海、杭州的联系,进一步改善为港区集疏运网络的升级提供了保障。

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打造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然而,在全永波看来,与世界一流港口的目标相比,宁波舟山港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不高,与其吞吐量地位不相匹配。二是科技投入及配套政策短板明显,港口建设的科技投入、全自动化码头建设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配合口岸部门推进通关一体化和无纸化、取消及降低行政性收费、推进单一窗口等建设方面还有待增强。三是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滞后。

全永波表示,目前宁波舟山港已经聚集了航运物流、航运订舱、船舶买卖等一系列服务机构,“但诸如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航运生态不优、港航服务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宁波舟山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下一站,港产城融合发展

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下一程朝向何方?

“未来宁波舟山港进一步打造国际强港,需要注意强化功能,扩大港口物流业开发开放。”全永波表示,“要加快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建设,促进港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宁波和舟山集聚。充分利用打造‘一带一路’核心枢纽城市的有利时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宁波舟山港综合竞争力。”

同时,全永波指出,要适应港口物流新趋势,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当今世界港口物流发展,不但要有深水泊位和先进的设施,而且还需要有完善的功能和优质的服务。宁波舟山港经济腹地广阔,要积极发展航空航运,实施港口、航空的联动发展,完善集疏运网络体,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为打造国际强港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造国际强港的基础上,宁波也提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

在2021年出台的《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概念已多次出现。2022年上旬,《宁波市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21—2025年)》印发,“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写入政策标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安然认为,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最大优势还是优越的区位条件,“长三角,包括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在长江入海口组合形成了非常优质的港口群。背靠长江经济带,依托江海联运,形成辐射范围广阔的港口航运经济腹地,很好地支撑港航物流、大宗商品等业态发展。”

立足宁波市海洋港口资源优势,《纲要》提出,到2025年要力争实现“五中心一城市”功能定位,包括航运、经济、科创、金融、文化五大中心以及国际化滨海宜居城市。从经济到人文,目标内涵广阔,宁波计划如何实现?

《纲要》提出,未来的宁波,将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总体框架下,继续发挥滨海优势,构建“一核、三湾、六片”的陆海统筹发展新格局。其中,“一核”为中心城区中的三江片,“三湾”即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区域,“六片”指前湾、镇海—慈东、北仑—鄞东、象山港、象东、南湾等六大功能片区。

依托港口资源优势,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也成为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着力点之一。

具体来看,《纲要》明确,要推动“六片”各有侧重的功能性开发:前湾片区,打造海洋智造产业集聚高地;镇海—慈东片区,打造临港产业集聚区;北仑—鄞东片区,打造国际港航物流枢纽;象山港片区,打造都市滨海生活区;象东片区,打造国际滨海运动中心;南湾片区,打造海洋新兴产业基地。

以前湾新区为例,临近两大国际港口——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的前湾新区,2021年共引进各类产业项目653个,总投资约5036.2亿元,包括2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48个,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目前,前湾新区已形成汽车产业链、智能家居、生命医疗、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六大支柱产业。

“港口对城市产业发展、城市格局提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能提供便捷的客运或货运服务,进而吸引各种产业和要素资源集聚,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积极意义不容小觑。”全永波表示。

安然也指出,未来宁波可以借助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适时承接上海临港产业外溢,进一步推动地区产业发展。“宁波的劳动力及土地等要素成本较低,而且物流运输条件和上海相似,都拥有深水良港,能够对产业发展带来良性影响。”

聚焦未来宁波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永波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港口能级,通过出台系列服务举措积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产业发展。其次,要加速建设全球重要港航物流枢纽和全球重要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发挥浙江自贸试验区货物贸易进出的关键作用,带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最后,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培育金融、保险、海事、租赁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增强对于周边区域更广阔、更深层次的辐射作用。

从航运中心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需要再出发。

(作者:郑玮,洪晓文,实习生李璇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