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LPR“按兵不动”,企业贷款、住房贷款利率还会不会下降?

董希淼2022-09-21 12:50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什么下降?

 

9月20日,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4.3%,均与上月持平。但本月LPR“按兵不动”,并不意味着市场利率没有下行空间。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应加大实施力度,推动市场利率继续下行,为经济大盘稳定和市场信心恢复创造更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目前货币供应量适度,市场资金面宽松,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8月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降之后,9月两个期限LPR均未变化,市场利率基本稳定,符合预期。具体而言,本月LPR保持不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2022LPR已经多次下降,叠加效应有待显现。今年以来,LPR已经下降三次,其中1年期LPR累计下降2次共1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3次共35个基点。LPR多次下降后,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正在显现,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二,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央行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因此,降低LPR虽有必要但并非当务之急。

第三,本月政策利率并未变化。9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75%2.00%,均与上月持平。一般而言,LPRMLF基础上加点而来,MLF利率未变,LPR变化的概率较低。

此外,在高通胀压力之下,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加息步伐和幅度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9月8日,欧洲央行决定将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均上调75个基点,并表示可能继续加息。这是自2002年实体欧元货币面世以来最大幅度加息。预计美联储将在本周晚些时候加息75个基点,以进一步遏制通胀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资本外流有加剧的趋势。保持市场利率相对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虽然本月LPR“按兵不动”,但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会减弱。银行仍将通过减少贷款加点、减少服务收费等措施,继续让利企业和居民。而且,下一步我国市场利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和必要。一方面,LPR下降是稳经济的现实需要,下降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苗头,但恢复态势并不稳固。推动LPR继续下降,引导贷款利率稳步下行,有助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提振企业、居民投资和消费需求,稳固经济恢复态势。另一方面,LPR进一步下降仍有一定空间。近段时间来,各主要商业银行下调各个期限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通过压降负债端成本,银行在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同时,有动力压缩加点,推动LPR下降,进而引导资产端利率下降,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成本,激发有效融资需求。

而且,我国目前通胀形势较为温和,也为市场利率继续下降创造了条件。我国物价形势与欧美国家不同,总体而言未来通胀压力并不大。这一轮欧美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主要原因在于为刺激经济增长,欧美国家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总需求过度旺盛,物价水平全面上涨。此外,虽然我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有所恢复,但经济增速仍然偏低,市场需求仍然偏弱,而供给相对充足,出现价格全面上涨的通胀可能性较低。从8月数据看,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回落 0.2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

从期限品种看,下一步5年期以上LPR下降的可能性更大。5年期以上LPR继续下降,一方面有助于降低企业长期融资成本,降低基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本,稳定企业信心,增强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意愿;另一方面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目前,在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有必要保持短端贷款利率相对稳定,因此1年期LPR下降幅度或将相对较小。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尽管我国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但总体而言货币政策仍然比较稳健,并未实施“大水漫灌”等宽松手段。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仍然还有发力的空间。如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可以适时继续实施降准。为推动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政策利率也有下调的必要。总之,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应从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用足用好总量工具,突出结构性工具作用,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并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更有力地提振信心和预期,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助力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作者:董希淼 )

董希淼

资深金融研究者与从业者

董希淼,研究员,高级经济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智库研究员,教育部学位中心专业硕士水平评估专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理财网·理财20+论坛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等,兼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外部专家、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家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学术成员。2015年被授予中国银行业“年度意见领袖”称号,2018年获新金融研究贡献奖。著有《有趣的金融》、《金融科技十讲》(合著)等,主编《中国上市银行年报研究》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