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持续吸引更多外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9-22 05:00

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境外投资,与国内的市场与政策环境有关。中国活跃的创新生态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是吸引境外投资的主要原因。

日前,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全国吸收外资8927.4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6.4%。在吸收外资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同时,结构上也持续优化,其中高技术产业使用外资表现尤为突出,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3.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3.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1%。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尽管有疫情因素,但中国吸收外资的规模越来越大。2020年,涌入中国的FDI(外商直接投资)高达1630亿美元,当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经济体。2021年中国的FDI大幅增长20.2%至1734.8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今年仍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中国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境外投资,与国内的市场与政策环境有关。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要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与技术变革,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其次,中国通过扩大开放增强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人才。2018年,中国公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大幅放宽了22个领域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刺激了如欧洲汽车企业大幅增加对华投资,此外,还制定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及颁布《外商投资法》。

中国活跃的创新生态以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也是吸引境外投资的主要原因。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基于2021年9月到2022年4月间对在华欧盟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的研发生态越来越有活力,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有许多优势,比如有大量的合作伙伴、富于创新的科研人员、庞大的市场以及能够将新技术快速转化为商业应用等等,75%的受访企业将增加在中国的研发投入,18%的企业会保持现有水平。

在过去2年多的时间里,FDI快速增长,主要还与中国有效的疫情应对以及能源安全有关。疫情暴发后,一些国家试图借机调整全球供应链,推动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的行动。比如2020年4月,日本安倍政府首先推出了促进供应链转移补助金制度,随后特朗普政府也试图在一些领域推动“脱钩”。印度也启动三项总值共5000亿卢比的刺激计划,扶持本国电子制造业发展。2021年,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启动了一项“供应链弹性计划”,这项行动延续至今。

但是,由于中国的积极应对,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采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将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中国不仅没有影响到全球供应,相反,由于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稳定的生产环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大量与防疫有关的医疗产品以及其他消费品。在全球大流行期间,中国稳定的生产环境吸引了大量境外直接投资。在此期间,中国启动了“新基建”投资计划,为产业升级与科技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新基建不仅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市场需求,同时也为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生产和研发环境。

今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危机,进一步加深了世界各国的通胀压力。能源短缺以及通胀爆发对制造业冲击很大,但是,中国一直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电力供应稳定(部分地区受高温影响),能源成本相对便宜,尤其是中国通胀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最低的水平,这也为中国实施独立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创造了条件,而其他地区则忍受能源价格高涨、货币紧缩等多重挑战。稳定的要素成本与市场环境,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避风港,形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当前,欧洲处于持续的能源危机之中,美联储激进加息可能引发硬着陆风险,其他国家面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风险,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增加,中国需要应对出口放缓压力。因此,中国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外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