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智长三角(235期)丨长三角发布科技创新新政,世界制造业大会首次发布未来产业十大发展趋势

意江南许秋莲,实习生管振宏 2022-09-23 09: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方面,近期,长三角三省一市联合印发新政,在提升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能力方面明确,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量。

连续召开5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年于9月20日在合肥开幕。大会围绕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工业互联网、软件等举行系列平行论坛或专场发布。会议期间,工信部与安徽省开展“部省合作”,7所“双一流”高校与安徽167家单位签约合作项目323个。

专精特新方面,当前湖北荆门专精特新企业在加速进军资本市场。据悉,目前,湖北正加速将光电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与生命健康等三个产业集群打造成世界一流产业集群。

据企查查数据,9月12日-9月18日,长三角地区共新增注册企业82136家,其中上市公司共0家,新增注销吊销企业11544家,其中上市公司共8家,分别是徐州天强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苏州优优之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德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临海市隆鑫造田造地有限公司、杭州钜喆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杭州艺楠广告有限公司、温州钱途人才经纪有限公司和衢州一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均系新四板公司。

市场机制引入科技创新领域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了《三省一市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创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若干优势产业加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区域一体化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提升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能力方面,《行动方案》指出,以市场化方式联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等力量,跨区域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企业数量。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体化是地区跨越行政边界,促进相互合作的有益尝试。政府管治只是在自身行政地域有效,跨越行政边界的一体化只能依靠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推动。当然,让社会力量、市场机制在推进区域创新共同体中的主导作用,离不开相关政府的主动配合与支持。

此外,在数字经济方面,安徽省政府办公厅也近日印发《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行动方案(2022—2024年)》,提出从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要素价值方面实施五项行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方案明确,在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支持企业加快生产线全线、系统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减人节能、提质增效。支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声谷营业收入力争超过3500亿元。

7所高校与安徽签约合作323个项目

9月20日至23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召开。大会围绕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知识产权、工业互联网、软件等举行系列平行论坛或专场发布,拟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白皮书》《中国声谷十周年创新创业成果》《2022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徽商发展报告2022》和第三届“安徽省十佳工业设计师”,评选2022徽商年度创新人物,举办未来车科技大奖颁奖典礼。

会议期间,工信部与安徽省开展“部省合作”,7所“双一流”高校与安徽167家单位签约合作项目323个。此次工信部部属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7所高校将依托高校成果资源和地方政策平台资源,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9月21日, 在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未来产业发展论坛上,首次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划。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张立院长发布了《未来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分别从创新态势、国际形势、发展模式、支撑方式四个维度,剖析总结了未来产业的十大发展趋势,分别是:技术与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加速新技术创新的动态变化,创新开源与去中心化缩短颠覆性技术的普及时间,大国博弈复杂化抬升未来产业竞争烈度,主要国家将在智能、低碳、健康三大方向抢占制高点,大力支持与精准规范将成为各国发展未来产业的主题主线,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底座基石,创新载体将成为孕育未来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优质型中小企业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生产要素将成为未来产业的主要支撑和应用场景融合赋能将牵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荆门专精特新企业加速进军资本市场

在专精特新方面,当前湖北荆门专精特新企业在加速进军资本市场。作为湖北新兴工业城市,连续七年,荆门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总额位列湖北第四,紧随“一主两副”之后,是湖北工业“第四极”。

湖北省经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依靠较好的工业基础,今年荆门有7家企业成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超过了前三批数量总和。目前,荆门共培育国家级“小巨人”13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4家。

从因化工而生的工业城市,到蓬勃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之都、锂电之都等,荆门成为各类资本和市场关注的重点内陆城市之一。

近年来,荆门一直在优化产业结构,构建4253产业格局,升级汽车、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链、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12条主导产业链,打造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4大千亿产业。这个过程,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快速衍生与成长。

荆门市经信局副局长李明键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巨人”企业数量的增长,与近年来荆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荆门1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分布的产业链,正是荆门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

目前,湖北正加速将光电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与生命健康等三个产业集群打造成世界一流产业集群。一位熟悉湖北产业发展的专家向21记者表示,荆门正处于攻坚克难、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制造业体系上的基础优势,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成长提供了内驱动力。荆门在加快对接湖北现代产业集群的同时,要加强产业链关联度,构建起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互促进、共发展的格局,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微,世界制造业大会官微,安徽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许秋莲 《创新链+产业链,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市场机制引入科技创新领域》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茜 《小巨人城市图谱⑬丨产业转型升级释放新动能,“老牌工业基地”荆门发力专精特新》)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管振宏(实习生)

编辑:钟映佳

(作者:许秋莲,实习生管振宏 编辑:钟映佳)

许秋莲

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经济和新消费领域。邮箱:xuq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