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小巨人⑲|节卡机器人常莉:柔性智能已成“制造”业刚需

外滩科技眺望张梓桐 2022-10-11 08:32

机器人在寻找更多场落地。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随着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预计,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13亿美元,其中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

与此同时,机器人在近年来也吸引到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7月22日,节卡机器人完成由淡马锡、淡明、软银愿景基金二期以及沙特阿美旗下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联合领投的D轮融资,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0亿元。同时其也在去年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一环,上海在日前发布的《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着重提及了机器人领域相关布局,其指出要重点突破服务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克智能芯片、伺服电机、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新型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加快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

而在产业规模方面,2021年全年,上海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工业机器人本体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产量达到7万台,占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

聚焦协作机器人,根据GGII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数据为例,中国市场协作机器人总出货量4678台,同比增长8.77%;其中国产3959台,占比85.54%。

协作机器人市场广阔

近年来,在数字化、智能化之外,柔性化同样成为全球制造业企业转型的趋势,节卡机器人副总裁常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柔性化趋势的背后是消费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开始变短,而这就对产线生产模式提出了较高要求。

“周期变短传导到供应链上的结果就是制造业对产品的产线有了高频切换需求,而产线的每一次调整升级所面临的成本都较高,因此具有柔性化能力的协作机器人在整个市场竞争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大众普遍认知中,遍布于生产车间的机器人外形都较为“粗笨”,体积也比较大,但协作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形态,其外表更加轻盈,也更加灵巧,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传统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并非是替代关系,也并不是相互竞争的产品,二者可以相互补充和共存。

针对二者各自的优势,常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方面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交互性上相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有着较大优势,比如在产线上一个协作机器人可以在短时间完全替代一个工人的工作,因此其在产线上的部署成本很低。 

另一方面,节卡机器人所具备的图形化的编程方式使得协作机器人的使用门槛变得很低,“产线上的任何一个工人只需要接受一天的培训就可以进行操作。”而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门槛较高,需要专业的人员和编程语言。

此外,协作机器人不需要配置一定的安全围栏,工作空间较小,而工业机器人需要与人进行物理隔离,因此相对来说其坪效比较低,同时在能源方面,协作机器人的耗电量只有工业机器人的三分之一,“综合来看,协作机器人成本更低。”常莉总结称。

但常莉同时指出,工业机器人更适合在大批量、少品种的生产环境进行大规模落地。“因为工业机器人动力和负载能力比较大,它可以快速的将整车抓起来,效能很高”。而协作机器人的基本属性为安全和交互,因此其属性就决定了协作机器人本身的动能限制。

通用与垂直矛盾如何化解?

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非商业消费类机器人来说,通用化和垂直化一直是横亘在其商业化面前的一大矛盾。而节卡机器人又如何破局?

“通用和垂直本质上的确是相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为通用化的背后是标准化,而垂直化的背后是差异化。”常莉表示,在通用化层面,节卡机器人的初衷是将机器人变成人人皆可使用的机器人,换言之即将机器人工具化,因此节卡机器人从基本功能打造机器人的通用化能力。

而垂直化和差异化是对应细分场景的适应性能力,二者考验的是公司机器人产品对于场景的理解能力。对此,常莉介绍,节卡机器人除了产品研发之外同时在进行应用研发,“应用研发就是基于客户的需求打通最后一公里。而最后一公里的打通是通过应用的标准化而非机器人的标准化来实现的。因此行业的‘know how’十分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行业受终端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增长乏力,而对于节卡机器人等一系列消费电子上游合作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小的挑战,对此,常莉表示,消费电子行业的确进入了行业的调整周期,但在其中仍然有销量与利润都逆势上扬的头部企业,而这类企业正是节卡机器人所瞄准的客户群体之一。

“我们在保证了客户均为优质客户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营收规模,比如某个头部品牌每推出一个新品都会提振整个行业的信心,因此他的那条产业链的需求是保持在高位的,甚至有可能比往年更加突出。行业总是有起有伏,但内部一定会有优质企业的。”

从细分市场来看,节卡机器人落地的主要场景为制造业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电子以及食品加工和精密制造等行业。其中,汽车电子和3C电子是对其营收贡献最大的两个应用行业。

在常莉看来,协作机器人相比工业机器人,的确属于一个新兴的产物,其发展也不过10余年时间。“我认为它有点类似于新能源汽车,我们看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新兴产物,但是每年的增长与燃油车相比,不管是产量还是从销量来说,速度都不在一个层次上。”

而从需求端来看,协作机器人在近几年随着整个市场的变化已经变成了真正的“刚需”,正处于快速的上涨期。究竟谁能在这一赛道上胜出,仍是未知数。

(作者:张梓桐 编辑: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