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小巨人⑳|氢枫能源董事长方沛军:氢能产业发展外热内冷 预计两年后进入红利期

21Tech王雪 2022-10-12 12:18

发力加氢站投运、聚焦氢气制储运一体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上海报道

2022年氢能产业发展迎来了“高光时刻”,许多投资者高呼“错过了锂,不能错过氢”。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30个省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布局氢能产业,29个省市出台氢能专项发展政策。其中,最为重磅的是今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枫能源”)董事长方沛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氢能行业发展远没到红利期,目前处于外热内冷状态,虽然氢能产业蛋糕大,但实际上行业内部各环节订单不多。

在氢能产业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应用的基底,加氢站又是其重要一环。随着氢能产业规模增长,加氢站需求不断提升,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5年,中国加氢站达1500座。

但前瞻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6月,中国加氢站数量仅约270座。国内现有产业链企业中,参与加氢站投运并能聚焦氢气制储运的并不多,而氢枫能源是“少数”中的一员。

“氢枫能源是国内首批参与建设加氢站的公司,当前为了打通氢气供应各环节,在氢气提纯、镁基固态储氢等上游产业链一体化上发力。”方沛军表示。

从零开始做加氢站

2015年,丰田公开销售一款名为“MIRAI”的氢燃料乘用车。“MIRAI在日本的销售超出了预期,中国有一批人见机开拓氢能蓝海市场,有人制造整车,有人制造氢气,有人做燃料电池系统,但做加氢站的企业少之又少。”方沛军告诉记者。

方沛军以加氢站建设为起点,2015年开始筹备氢枫能源。2016年5月12日,氢枫能源在上海嘉定正式完成注册。

据了解,2016年,国内仅有三座加氢站,一座为世博会服务,一座为奥运会服务,另一座用作车场测试。此三站日加氢能力低且慢,一辆氢能公交车加满氢气需要近一个小时。

在此情况下,氢枫能源聚焦加氢站关键设备自主研发,从商业化角度考量加氢站推广。方沛军介绍,氢枫能源初期定位是建设及运营日加氢能力达500公斤级的加氢站,已是当时最大加氢能力的加氢站。

2018年前后,为了提升加氢站的整体运营效率、改进设备选型、预警安全问题等,氢枫能源设计了国内第一套完整的加氢站信息化运营系统——氢枫运营控制中心。

据介绍,该系统不仅通过PLC软件控制工艺流程,还可以采集设备的温度、压力、流速、压强等数据。“比如一台压缩机寿命为5000小时,那每个小时的工作状态如何,何时出现变化,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其生命状态。”方沛军解释。

2021年,氢枫能源在运营控制中心基础上升级开发了H2META氢元宇宙管理系统,用5G+数字孪生技术仿真还原氢能产业链实际情况,包含制氢工厂、加氢站、储氢车辆、燃料电池汽车等实时运作数据。

方沛军告诉记者,当系统数据越来越多时,就能为客户提供更精准化服务,比如提升加氢站运营效率,实时监控每辆氢车运营状态,为司机智能化匹配最合适的加氢站等。

打通氢气供应链

“仅从加氢站建设着手不足以推动生产链转动,氢气供应不平衡亦是行业内一大难题,有些化工企业有富足的副产氢,但不知如何处理和分销,而需要氢气的企业不知到哪里购买高质量气源。如果不打通壁垒,氢气价格将居高不下。”方沛军指出。

2021年12月,氢枫能源收购四川达科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科特能源”)。“氢枫能源将为富足副产氢的企业提供提纯服务,他们再自行销售氢气。随着氢能行业的发展,整个气体分离细分氢气提纯行业还会迎来发展高峰。”方沛军认为。

不仅如此,氢气储运仍是行业降本及大规模发展“卡脖子”问题。前瞻经济学人指出,高压气态储氢已得到广泛应用,低温液态储氢主要在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

今年年底,氢枫能源联手上海交通大学丁文江院士团队将推出镁基固态储氢车。公开资料显示,丁文江院士团队研制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已超30载,但在储运氢领域还没有实际落地的商业化应用。

2019年,氢枫能源基于镁基固态储氢材料研制镁基固态储氢车以及灵便型设备,同年7月份在江苏如皋成立中试基地。

据了解,金属镁是第十二号元素,本身质量轻,价格便宜,而固态储氢车储存氢气是长管拖车的3~4倍。“折算到每公斤氢气运输上,固态储氢车要比高压气体储运便宜。”方沛军告诉记者。

在安全性方面,方沛军介绍,固态储氢车在常温常压下运行,压力不大于1MPa,“一辆承载着氢气的镁集固态储氢车在路上行驶,正如一辆装满金属的车辆在移动,因此,不用担心高压引起的安全问题。”

但固态储氢车的大批量投运还需要时间。首先,固态储氢车上路运行需要标准。2021年10月30日,氢枫能源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石化等一起编写了国内首份镁基固态储氢车团标,但行标与国标还没有落地。

另外,镁基固态储氢材料大规模制备还需要突破。相应产能的配置是实现固态储氢产品供应的基础。“目前我们小部分镁基固态储氢材料产能已经在试运营,第一条千吨级产线将于2023年完成。正式投运后,将实现镁基固态储氢车的批量供应。”

今年年底,氢枫能源将落地1至2辆镁基固态储氢车。“我们首先要上路测试,一辆车里存了十几吨金属材料,在急转弯、加速等情况下,会不会造成材料塌陷等问题,虽然前期通过计算机进行了大量模拟,但只有上路跑才知道真正的效果。”方沛军表示。

对于氢能产业未来发展预期,方沛军认为,“氢能行业到红利期可能还需要两年,目前是外热内冷的状态,氢能产业蛋糕很大,实际上行业内部各环节订单不算多。只有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行业才能脱离补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真正形成内生动力,持续创造价值。”

(作者:王雪 编辑:陶力)

王雪

21记者

关注能源、制造、长三角区域新闻等。微信:wangxuehapp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