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通过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大经济蛋糕,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搞平均主义。因此,共同富裕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之上,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帮后富,鼓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通过创新发展、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带头致富,并为此构建更加完善的营商环境与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伴随发展而不断实现的一个过程和结果,要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牺牲发展而追求公平是缘木求鱼。但是,没有公平就没有效率的保障。历史证明,在发展中逐步失去公平的社会(如欧美一些国家)最终会产生贫富分化,导致社会撕裂、民粹主义泛滥,引发社会不稳定以及经济动力枯竭,其发展就会失去基础。
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通过高质量发展自觉主动地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分配制度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基础性制度,应该逐步加以完善。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础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国已经建立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低收入者主要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增加他们收入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以规则和程序公平确保机会公平,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这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
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主要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财富(财产)来源要合理合法合规,财富的积累、分配、代际传承要规范,在鼓励合法致富以及坚持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等制度调节财产分配中差距过大的问题,在政策上鼓励将更多财产用于生产创造更多财富,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要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社会保障水平,才能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才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当前,制造业面临劳动力与人才普遍短缺的现象,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收入和待遇较低是原因之一。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等人群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培育高素质劳动者,推动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形成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和良性循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必须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要继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现在起,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一个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过程,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为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努力奋斗。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