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我国碳排放“控增量”表现亮眼 绿色金融项目投资超6700亿元

21低碳李德尚玉,刘雨青 2022-10-21 23:11
收藏!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手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德尚玉 实习生 刘雨青 北京报道  10月21日上午,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第五场记者招待会在北京举行。本场记者招待会由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主题与记者进行交流。

翟青指出,过去十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决心之大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据翟青介绍,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0微克/立方米,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碳排放在“控增量”方面表现亮眼。据翟青介绍,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正在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创新,相关项目涉及总投资6700多亿元。

翟青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年均3%能源消费增速支撑6.6%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国家战略层面实施政策引导,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能效。过去十年,我国实现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

“2021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6.6%,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0亿千瓦,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翟青进一步表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组数字是对能源转型成效的体现,说明经济增长对于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在下降, 说明我们国家发展的“质量”在提高, 增长方式在发生实在的改进。

降低能源消费增速依托于政府大力统筹的长远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据翟青介绍,当前推动绿色发展的做法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始终把源头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三线一单”工作成果的落地应用,持续深化环评管理,严把环境准入关;二是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发布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动落实工业企业提标改造等措施和要求,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三是积极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四是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有序推进环境保护税的相关工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创新。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势头迅猛,其规模与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并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展现中国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定力与担当。

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不断加速上升,我国的碳排放在“控增量”上表现亮眼。

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那么,目前距离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多远?

张建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15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48.4%, 超额完成我国在哥本哈根所作出的45%的承诺高限。 这再一次证明我们国家所作出的国际承诺是严肃的, 是经过认真研究和能够严格落实的, 这大大增强了国际社会对我们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信心。

“中国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超额完成减排目标,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新减排路线, 也为其他需要推动低碳转型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张建宇表示,实际上,中国也确实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他国际合作机制,支持他们的绿色低碳能源发展,这对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实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生态环境部提出,要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政策。

当前我国成功启动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全国碳市场,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此外,我国还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持续开展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市场手段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工具。据翟青介绍,目前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正在推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创新。据翟青介绍,截至目前,已指导118个相关项目进入了项目储备库并向一些金融机构进行了推荐,这些项目涉及总投资6700多亿元。在6700亿投资中,融资需求4520亿元,到9月底,已获得金融机构授信1329.9亿元,发放贷款302.4亿元。

(作者:李德尚玉,刘雨青 编辑:陈洁,视频许婷婷)

李德尚玉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