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披露或将有统一准则,投资者怎么看?

大湾区观察尹琛 2022-10-21 17:24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尹琛 香港报道

作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代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日益成为国际共识,市场各方对ESG信息披露的需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未有统一的披露标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等问题,依然困扰企业及投资者。

10月20日,香港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大奖论坛2022暨颁奖礼在香港举行。今年的香港ESG报告大奖(HERA)已踏入第五届,该奖项旨在表彰拥有卓越ESG披露水平的企业,获奖企业由包括商界、非营利组织及学术界在内的专家独立评审选出,大市值公司组中,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获得最佳ESG报告奖大奖;中小市值的该奖项则分别由晶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获得。

在论坛上,来自政府机构、投资者和非营利组织的多方人士亦就ESG的披露等问题进行讨论。

ESG披露需求增加 

“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私营企业,对(企业)ESG披露的需求都在增加”,来自凯思博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郑嘉仪在论坛上表示。

2019年12月,香港联交所宣布提高ESG报告的要求,自2020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起,香港上市公司须在ESG报告中披露更多信息,刊发报告的时限也缩短为其财政年度结束后五个月内。根据联交所的要求,新规实施后,企业须在多个ESG领域设立及披露有关绩效指标(比如,有关排放量、废物、能源及用水的绩效指标),而不再仅仅是描述措施和成果。此外,联交所还将所有与社会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披露责任从“建议披露”提升为“不遵守就解释”。

就内地而言,目前中国证监会要求企业披露ESG相关信息主要是基于自愿原则。截至2021年6月的数据显示,在沪深300指数成分股企业里,ESG报告的披露率约为85%,较2013年的约54%有明显增幅。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今年早前一论坛上表示,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ISSB)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可能获全球采用。

实际上,有关环境(E)的强制披露已在路上。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将到2025年基本形成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主要目标,要求证监会进一步将环境信息强制性要求加入到上市企业申报规则中。

数据可靠性是一大挑战

披露要求的趋严,意味着公司须从ESG报告中披露更多具体数据。

“你怎样确保披露的数据是准确、可信的?它(数据)能否得到验证?”郑嘉仪指出私营企业在ESG披露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在她看来,信息透明度也正是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在这方面最大的区别。

目前,投资者对于综合叙述性的信息和定量指标都有较大的需求,但由于不同标准和框架导致选择性的信息披露、同类指数在不同司法辖区、公司规模和行业之间存在差异等,投资者亦难以因此做出量化评估。

郑嘉仪从投资者的角度指出,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平衡现有的国际主要准则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她提到,根据一些国际主要准则,部分公司所披露的数据显示其在ESG投资方面有一定风险。比如在负面排除的方法下,从事武器、烟酒等业务的公司具有ESG方面的风险,因此她不得不通过和管理层的频繁沟通,来向国际机构投资者解释为何这样的公司可以进行投资。

多位专家亦都认同,统一披露准则的出台,无疑将有利于众多企业披露数据的一致性,但与此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更多与审计、ESG等相关的人才。

香港在ESG路上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香港在ESG市场的广度、深度及政策措施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人才方面也面临一定挑战。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的分析报告显示,香港的绿色债券市场在2021年增长至190亿美元,是2020年的6.5倍,这也是自2016年该组织开始公布数据以来的最大增幅。《2021-22年度财政预算案》亦宣布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旨在推进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工具在香港的发行。该计划中,首次发行绿色和可持续债券的合资格发行人,可获得债券发行费用资助,每笔资助上限为250万港元等。

但与此同时,ESG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缺乏人才成为不可避免的挑战。“不仅在香港,全球都面临这个问题”,香港金融发展局行政总监区景麟表示,“所以我们很高兴见到《施政报告》中提及的一揽子吸引人才的措施”。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19日的《施政报告》中公布推出和优化多项人才措施,包括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配额限制、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

此外,在学校层面,香港对ESG人才的培养亦未落下。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早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香港理工大学最近开设有一个ESG(碳中和可持续科技理学硕士)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在ESG和可持续性的核心知识。

(实习生丁宁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尹琛 编辑:李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