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揭西借力现代化产业园促“三产融合”,擦亮苦笋产业“金字招牌”

南方财经全媒体李振 广州报道
2022-10-31 21:2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  广州报道

揭西苦笋扬名在外,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东坡评价其“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苦笋不但为佳肴原料,且极具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苦笋味苦甘寒,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等。

揭西县作为广东最大的苦笋种植区之一,本地人种植苦笋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苦笋喜阴湿,常生长于高山深谷。揭西大洋因高海拔,常年云雾弥漫、雨水充足、日夜温差大,优渥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苦笋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揭西县苦笋种植面积约5万亩,主要分布于五经富、南山、良田、京溪园、龙潭等乡镇,年产量约2万吨,年产值达7亿元。相较他处苦笋,揭西苦笋颜色更绿、体型更小、笋肉更厚、味道更回甘。良田乡岸洋村(苦笋)更是入选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

近年来,揭西县选准一批现代农业主导产业,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抓手,全力创建苦笋等县级农业产业链,有效推动该县优势特色农业提速发展。今年1月,揭西县苦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揭西苦笋产业园”)上榜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

按照“一心两区一带”规划布局,揭西苦笋产业园通过着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通前端基地和后端营销两个重要环节,持续擦亮苦笋产业“金字招牌”,打造出一个“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产业链延伸“揭西模式”,有效发挥了产业“造血”功能,支撑农村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实施。

打造苦笋“甜蜜”事业

广东京溪园罐头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溪园罐头公司”)生产车间,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四、五十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苦笋加工,一阵阵夹杂着苦笋味道的香气扑面而来。

该公司负责人陈志财介绍说,清明节气过后,苦笋争相冒尖、破土而出,揭西苦笋便可陆续上市,刚采摘的新鲜苦笋不到2小时就运送到生产基地;经过生产基地削壳、焯水等初加工程序,再运转至生产车间进行二次蒸煮、切块、精筛、三次蒸煮、摊凉、装瓶、高温杀菌、入库等深加工流程,从采摘到加工完成总时间不到三个小时,在经过罐装高温杀菌工艺,能最大限度的把苦笋鲜味保存在罐头里,一瓶瓶精致的苦笋罐头便可出仓上市,好让消费者品尝大山的美味。

由于揭西苦笋长期处于产销两旺、供不应求状态,为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要求,揭西苦笋产业园应运而生。该产业园肩负着推动苦笋生产加工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提高优质苦笋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重大使命。

作为当地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揭西苦笋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京溪园罐头公司拥有“龙江牌”大洋野生苦笋等系列罐头食品,其苦笋种植基地1.5万亩,年加工能力达3万吨。

据陈志财透露,京溪园罐头公司正加紧与华南理工大学团队合作,预备围绕苦笋研制出即食零食、方便食品、预制菜等多样食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人群的需求。

而京溪园罐头公司也成为了揭西打造苦笋特色化、现代化产业的一个缩影。揭西苦笋产业园依托五经富镇、京溪园镇、良田乡各自的优势条件,着力发展苦笋精深加工产业,并向前端基地和后端营销两个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延伸,将苦笋打造成“甜蜜”事业。

为持续擦亮苦笋产业的“金字招牌”,推动揭西苦笋走向全国,揭西苦笋产业园制定了“一心两区一带”的总体空间规划布局。

“一心”即现代苦笋加工示范中心(核心区),主要建设现代苦笋加工基地、苦笋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基地、苦笋加工改造升级示范基地、数字信息化智慧加工平台等。通过做大做强揭西苦笋加工产业,提升揭西苦笋的产业价值,形成揭西苦笋发展的新动能,辐射带动揭西苦笋快速健康发展。

“两区”指优质苦笋现代种植区和苦笋科技研发区。其中,优质苦笋现代种植区主要建设苦笋良种繁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等。通过良种繁育、良种良法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示范等建设,示范带动揭西苦笋走上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优质化、机械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而苦笋科技研发区则主要建设苦笋科技研发中心、苦笋科研试验基地等。通过进行苦笋种苗选育、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产品深加工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新产品开发研究等,为产业园提供技术支撑。

“一带”则是指休闲养生旅游带。利用良好的竹园风光和生态环境、丰富的产品及文化、凭借产业园丰富的旅游资源,建设苦笋文化休闲旅游区,开发观光旅游等时尚旅游方式,扩展产业园农业功能,实现三产高度深度融合发展,并使各功能区互相联系,促进互动。

为进一步推广揭西苦笋,打造揭西苦笋公共品牌,现揭西苦笋产业园已建立揭西苦笋网及“揭西苦笋”公众号,利用现代化平台宣传产业园的发展进程,让更多人了解揭西苦笋文化。目前,揭西苦笋产业园正奋力完善苦笋种苗、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科技服务、文化休闲等功能,加快打造一个“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产业链延伸“揭西模式”。

强化“联农带农”造血功能

揭西县乡姆种养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乡姆合作社”)作为揭西苦笋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在五经富镇新其村波罗坑也拥有一个约2000亩的苦笋基地,重点负责建设苦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与苦笋标准示范园。

据乡姆合作社负责人林丽琴介绍,“合作社在苦笋出产期间,每天苦笋产量在1000斤左右,早上刚采摘加工好,下午就会被本地流通商收走,加上一些老乡、熟人的预定订单,合作社及农户基本不会有库存,只会留下一点自用或招待贵宾使用。”

在揭西县,从事苦笋产业园的当地农户有1.5万人,其中7000多人常年种植苦笋,增加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500元。苦笋产业园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使经营主体和农户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户一起增收。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与苦笋产业园达成合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丰产的苦竹园亩均年产值为1.2万-1.8万元,纯收入在7000元以上,“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

据介绍,揭西县计划到今年底,全县苦笋种植面积达7万亩,产业产值达10亿元;培育优良苦笋品种2-3个;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85%以上,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90%以上。

随着苦笋产业的发展壮大,揭西苦笋产业园通过“联农带农”强化了产业“造血”功能,有效支撑起了农村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实施。

以带动就业为例,苦笋产业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实体销售及电商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底,产业园将为当地至少30户农户直接提供长期工作岗位,初步计算可带动整个产业园大约1000人就业。

同时,揭西苦笋产业园紧扣揭西县“生态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突出绿色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立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

围绕苦笋主产区五经富镇,揭西苦笋产业园结合苦笋医食同源的特性,积极开拓休闲旅游路线,建设极具民俗风情的休闲竹文化科教中心、田园综合体,从而培育一条休闲养生旅游带,增加一二三产业融合,进一步壮大“联农带农”范围。

眼下,揭西苦笋产业园的建设发展成为了揭西县高度重视的重点工作,苦笋产业也被明确纳入县农业重点发展产业,从资金、人才、科研、用地等方面均得到政策扶持。未来,揭西县也将借力揭西苦笋产业园奋力发展“苦笋经济学”,推动三产融合,发挥全产业链效益。

按照规划,全县将新培育苦笋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县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5家;苦笋年加工率达到98%,加工业产值达3亿元;建设休闲旅游景点2-3个,休闲旅游业收入达2亿元;并建成一批苦笋专业镇、村,园区内基础设施全面完善,辐射带动全县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李振 编辑:于长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