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AIES 2022丨湾区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顺利举办 制造业企业研讨湾区“新型工业化”之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石恩泽 深圳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强调“制造强市”或“再工业化”,这为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发展高增值的制造业,推动香港“再工业化”进程。深圳市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湾区制造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11月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香港两地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其中,在以“制造强市”与“再工业化”下的湾区科创产业机遇为主题的湾区科技与产业创新论坛上,来自多个制造业企业的代表和行业专家,就新型工业化中的多个问题交换了意见。与会嘉宾包括:华大北斗董事长兼总经理孙中亮;大族机器人总经理、南方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产业教授王光能;星源材质高管刘守贵;洲明科技集团副总裁刘俊;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渣打中国副行长,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鲁 静。

与会嘉宾来自多个制造业行业。华大北斗是集成电路、芯片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力合科创在新材料领域里名声响亮;星源材质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明星企业,今年也格外受到关注;大族机器人是协作机器人领域的头部玩家;洲明集团在LED 领域也是家喻户晓;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是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在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中极具影响力。

活动现场,嘉宾们认为,“制造强市”与“再工业化”下湾区科创产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大有可为。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但企业和产业发展也面临这“人才问题”等急需解决的挑战。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机器人行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大族机器人总经理王光能介绍,在公众的固有印象里,机器人无非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工业机器人,二是带有科幻色彩的人型机器人。但根据大族机器人的实践经验和未来判断,机器人所面临的作业环境日趋复杂,非结构化环境将成为主流,机器人具有感知功能与识别、判断及规划功能,乃至拥有总结经验和学习的能力尤为必要。因此,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赋能,让人与机器人以更高效的智能化方式协同工作,实现人机共融的智能协作机器人将会是未来趋势。

大族机器人前身为大族激光于2014年成立的大族机器人研究院,经过数年的探索,于2017年正式注册成立。到今天,大族机器人的员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家致力于智能协作机器人的全球化研发、推广和应用的公司。

同样,感受到“制造强市”动力的还有洲明科技。“这两年元宇宙非常火,我们在美国、日本设有研发中心,并收购了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Trans-Lux,专门用于开发LED显示。同时,洲明还配合世界500强,如Meta、微软、华为等,抓住新的赛道。尤其是这两年科幻电影的兴起,所用到的技术就是洲明5年前研发的XR虚拟拍摄技术。”刘俊介绍。

洲明科技是2004年在深圳本土成立的一家公司,在LED半导体应用端(光显行业)已深耕18年之久。目前洲明95%的营收来自于硬件和制造业,但随着元宇宙和虚拟拍摄的兴起,洲明由纯硬件商转向系统化方案解决商,近两年正在积极布局数字创意业务。洲明科技近三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分别是2.37亿、2.3亿和3.08亿,超过公司营收的4%。其中,研发人才有1100多人,占整个集团的19%左右。技术上的转型和融合,使得洲明在深圳‘20+8’战略新兴产业产业规划中,占据高清视频和数字创意两大赛道。

人才、供应链成关注重点

机遇之中,也有挑战,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人才问题。研讨会上,嘉宾们表示,随着企业发展,目前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了限制、影响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虽然目前企业各有办法,但也需要政府投入更多力量,帮助解决相应困难。

“要想实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和产业的紧密结合,需要对制造领域、技术领域、应用场景、商业模式等有深刻理解的人才。” 丁宁表示,随着行业发展逐渐深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场景出现脱节等问题,但问题的落脚点在于人才结构不匹配。

丁宁认为,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时间长、投入成本高,且人才“外溢”问题严峻,优秀人才容易被互联网等行业吸引。他建议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端制造业人才留在实体行业、制造业,从而促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产业领域的落地应用。

丁宁最后表示,AIRS作为科研机构,定位与高校不同。同时AIRS也不是企业,而是技术与产业双向链接的桥梁。通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措施来降低企业试错成本,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来留住人才,去打通技术与应用的壁垒,攻克这个最为艰难的“中间环节”。

王光能则表示在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方面,每年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给予了重点项目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针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还有待加强,希望能够引导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加入到研究协作机器人的队伍里来,充实协作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队伍。

人才问题之外,嘉宾对于供应链等问题也十分关心。刘守贵表示,地缘政治影响下涉及进口的供应链面临潜在风险。一旦海外企业供应出现中断,会对公司业务造成影响。除外,国外的碳税、知识产权可能影响企业出口,甚至引起纠纷和造成损失,也都会对行业的全球化发展造成潜在威胁。刘守贵建议,要解决目前复杂国际形势下技术壁垒、产业安全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集合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要素一起攻坚技术难关,解决产业安全问题。

刘俊认为,政府要扮演好跨界交流的作用,帮助企业的发展。他建议,除了从金融、资本、人才、政策、税收、土地等角度给到企业优惠政策,下一步政府还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帮助企业找寻市场机会。

点击进入直播间

(作者:石恩泽 编辑:孙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