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尹琛 香港报道 11月3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承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在深圳、香港两地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
随着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主流趋势,一些发达经济体在ESG投资的增长显著,香港早在2018年亦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报告。香港金融发展局(金发局)行政总监区景麟出席论坛表示,香港所拥有的庞大资金池、所承担的“超级联系人”角色等,都有助于其打造亚洲可持续金融中心。
在11月1日的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区景麟出席由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的《大湾区金融创新之绿色金融风险与机遇》圆桌论坛时表示,单看粤港澳大湾区,预计到2023年,区内可持续金融投资的需求可达4500亿美元;内地整体的需求则可达25万亿美元,将占全球总需求的四分之一。他强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桥梁,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方面,亦将承担重要角色。
10月28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推出国际碳市场Core Climate,旨在通过碳信用产品的交易等,连接全球资本和气候相关产品。而在内地,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区景麟表示,金发局目前亦有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如何联通内地碳市场和海外碳市场。他坦言,“虽然我们国家在碳市场的发展比较迟,但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碳市场,也是全世界最便宜的碳市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标准与海外有一些差距”。
标准的确立与科技息息相关,区景麟指出,如何定义哪些项目是真正的绿色项目,从而避免“洗绿”风险,这需要科技在其中发挥作用。
此外,人才的培养亦不可或缺。“因为绿色金融对于全球来说都是很新的”,区景麟表示,因此香港的大学可以从人才培养的开端抓起,比如开设ESG相关课程。去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已宣布推出可持续发展及绿色金融理学士课程,针对培育可持续发展与绿色金融人才。
(作者:尹琛 编辑:孙超逸)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