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报道 连续五年来,香港企业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将食品和服务打造为香港两大招牌。通过历届进博会,港企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除了增加合作和订单,更有港企落地上海。
作为官方组展机构,香港贸发局透视了近年来的贸易动向。11月5日,该机构华东、华中首席代表吕剑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香港是国内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促进者,一直发挥着“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角色。香港企业可以利用进博会平台把香港的全球贸易资源、商品和专业服务引进内地市场,另一方面也助力内地企业走向世界,对接全球商机。
多元产品突出香港特色
面向第五届进博会,47家香港企业在香港贸发局组织下参展。吕剑表示,进博会的质量早已得到香港企业的高度认可,寻求订单、落地内地的机会,是港商参会的重要目标。
吕剑介绍,进博会作为规模最大的B2B(企业级)博览会之一,可令参展者从三方面获益。一是令香港品牌在内地擦亮,提升知名度;二是令商家接触更丰富的渠道;三是促成订单签约,“进博会引进大量经验丰富兼具实力的买家,对港商形成吸引力。”
回顾往届参会收获,进博会给参展者介绍了重要客源。举例而言,曾有香港创业企业针对老人及吞咽障碍患者提供全面膳食营养方案,由于初次接触内地市场,不熟悉内销程序和销售渠道,该企业通过进博会进行了产品推广,最终取得了良好的预期参展效果。
“进口产品要打开国内市场,并非只是有一个集装箱就可以,一要靠有连接海外和内地的能力,二需要在内地运营的能力。”吕剑向记者表示。
今年与往届相似,香港馆分设两处,分别为“香港产品展区”和“香港服务业展区”。
“香港产品展区”预料将香飘四溢、令人垂涎,因将有厨师在现场烹饪香港小吃,还有企业将展示食品领域的创新成就。预计香港从国外进口的优质急冻海鲜和金枪鱼、植物肉以及风靡香港本地的午餐肉都会引起内地采购者的兴趣。
“香港荟萃全球美食而又不失本地风格,相信进博会将令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这一点。”吕剑介绍。
进博会也给大、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不同梯度的展示机会。“有不少参展商是驰名中外的老品牌了,但也有中小企业此前在内地没有经验、经销商和网络。”吕剑表示,进博会上预料将百花齐放。
此外在服务展区,今年有14家来自香港的专业服务机构参展,覆盖了营销推广、品牌授权、产品设计﹑建筑设计、金融服务、信息及通信技术、专业服务、智慧供应链、政府服务等。
谈及服务特色,吕剑指出,除了内地熟悉的香港会计、设计和管理服务,近年还增加了授权服务,“可以将海外IP与内地制造业进行对接”。
“借助本届进博会,香港将再次推广其作为连通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通道角色,助力香港服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吕剑称,香港将一方面为全球商品进入中国做好落地服务,另一方面也助力内地企业走向世界、对接全球商机。
应对贸易逆风
目前,国际贸易的“逆风”不容忽视。吕剑指,香港贸易商一方面需为持续不明朗的前景做好准备,同时也应看到更长远的机遇,积极探索出路。
第三季的香港贸发局出口指数显示,香港出口商情绪继续转好。香港出口指数按季升1.9点至32.8点,反映港商对短期出口前景渐趋正面。然而,贸易价值指数急挫11.5点至40.2点,显示接受调查者依然面对出口货物单价下调的压力。
如何“抗风”?吕剑给出两个策略,一是将市场拓展从“宽”转“深”,换言之,相比拓展新机遇,眼下更可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更深层次挖掘。另外,营商策略“稳”字当前,在很多经验丰富的港商看来,稳定财政和维持现金流动性已被提至重要事项。
尽管如此,香港的国际航运和贸易地位稳固,长远而言仍是国际贸易的“掘金地”。“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在国际金融、贸易、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也将继续深化与各国、各地形成的开放而密切的交往合作。”吕剑称。
除了以上传统的行业“名片”,香港经济也正向更多元的方向拓展,吕剑尤其强调了香港的科创空间。他告诉记者,香港已为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绿色科技和可持续发展准备好了成长的沃土,其中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是两大重要建设方向。
“未来,香港将提升高科技进出口的比重。”吕剑称。针对未来机遇,香港贸发局正在筹备新的国际科技贸易平台。明年,还会推出“香港国际创科展”,包含科创峰会、科创合作项目对接等等,初步定香港政府和贸发局共同举办,向全球展示香港的科创优势,促进香港与內地、海外的科创成果产业化,协助世界各地的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对接市场。
加强长三角合作共赢
谈及港商来沪参会和探索当地商机,吕剑也指出,长三角省市位列香港近年来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前列,近年来贸易额稳步增长。
以上海和香港的进出口贸易为例,不仅数额稳步增长,且产品结构反映了上海的优势产业。2021年,上海与香港地区进出口贸易额达1663.5亿元,同比增长16.1%,“这一数字较1997年增长7.5倍,可见25年来两地往来渐趋密切。”
其中,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出口的支柱型产业。今年1-5月,上海市出口香港地区集成电路商品额为244.7亿元,占出口总额超过50%,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达约48亿元,占比近10%。
江苏和浙江与香港的贸易往来额在2021年分别按年增长超过30%。其中,苏、港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2.6%,浙、港进出口贸易额实现490亿元,较上年增长31.2%。
其中,香港贸发局与江苏省政府自2014年起建立“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机制,其中经贸是轴心地位的议题。在两地的共同重视下,香港在江苏的直接投资项目数量居高不下,而赴港经商的江苏商企也络绎不绝。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香港在江苏累计直接投资项目已经超过3万个,而江苏经核准在香港设立境外投资企业(机构)数量已经接近2000家。
“值得留意的是,浙江对香港出口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25家增加至2021年的37家,民营企业进出口也占据总值的46.3%,反映了浙江的民营企业实力之强。”吕剑介绍称,而今年入秋以来,浙江对欧洲的取暖设备出口频频成为街头巷议热点,相信会为浙江出口统计数字带来新亮点。
未来,香港贸发局还将通过“内地发展支援计划”等新项目,联手港商协会等机构继续助力港商、专业服务及创业人士把握不同地方和行业的市场机遇。“香港的基础优势保持不变,我们相信投资者将继续对香港的营商优势抱有信心。”吕剑称。
(作者:江月 编辑:陶力)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