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脱碳化是推进“双碳”关键,发展氢能产业又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王雪 上海报道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已是国家发展重大战略之一,其中,能源脱碳化是关键,发展氢能产业又是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支撑。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和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联合发布的报告,到2050年,氢对全球碳减排的贡献将超过20%,可累计助力减少8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击第五届进博会发现,多家中外企业纷纷“亮相”氢能技术,而且大多上下游氢能企业之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等与蒂森克虏伯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通过示范项目探索大规模、高效率的绿氢应用及供给体系。
重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琦表示,氢电能源变革的步伐持续前进,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大势所趋,我们期望通过进博会这一窗口进一步推动构建国际化氢能生态“朋友圈”,助力产业链各方共享深化氢能国际合作机遇。
加速突破氢能技术
当前,中国氢气制造与储运主要以气体形式为主,而液氢主要应用于军工航天系统,尚处于商业化探索阶段。行业数据显示,液氢的体积是气态氢的1/800,单台液态运输罐车可净运输4000公斤氢气,单台高压气态长管拖车可运输200至300公斤氢气。
由此可见,发展液氢将大大提升储运效率,节省成本。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秀娟在公开演讲中指出,全世界液氢的分布主要在北美,总产能每日达到400吨;中国目前主要将液氢应用在航天领域,单套产能每日1.5吨的量级,而单套产能每日5吨的设备还在研制中。
此次进博会上,已有80年工业气体制造的空气产品公司推出“氢基低碳和零碳解决方案”,其中液氢生产是重中之重。
“我们正在浙江嘉兴海盐建设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液氢工厂,预计明年投产。”空气产品公司中国区氢能业务总经理胡华利告诉记者,该液氢工厂一期项目每天产出30吨氢气,可服务30座加氢站,一座加氢站每天将为50至100台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意味着一共可服务于1500至3000台燃料电池汽车。
胡华利表示,空气产品公司将其领先的液氢生产技术带到中国,将助力中国更快地推进液氢商业化应用。“我们将生产工艺落实到中国,再投资建设工厂,生产出的液氢将面向中国市场,包括工业客户、能源交通等。”
“另一方面,原来中国没有商业化的液氢运输形式,我们从美国进口了储运液氢的罐装车,相当于把此项技术引进了中国。”胡华利还指出。
与此同时,液氢的储运需要相关标准的支撑。“我们参与到标准制定中,目前团标在征求意见阶段,这意味着相关商品即将可以上路,离商业化更近一步。”胡华利表示。
空气产品公司的下游客户路普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普能源”)携在中国首发新品——120KW燃料电池系统亮相进博会。路普能源市场经理华秋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款燃料电池系统是针对中国市场研发的,适合中重型卡车应用。
“和路普能源上一代产品相比,该款产品发电效率提高了20%,系统净效率高达60%。集成到氢燃料电池汽车中时,从气瓶到车轮的效率高达54%,几乎是柴油车的2倍。”华秋梅指出,“这意味着该款产品搭载在商用车上,即便在当前使用经济成本下,也可以实现和燃油成本持平。”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燃料电池车辆购置成本每年都以两位数百分比的速度下降,但使用成本却一直难以有效下降,行业通常从氢气价格上找办法,或寻求更高效的储运途径,而路普能源的这款120kW燃料电池系统是从设备端发力,提升产品效率参数。
2019年,路普能源进入中国市场,同年在南京溧水区推出11台搭载该公司第一代燃料电池产品的公交车。2021年,路普能源在上海落户了第一个全资子公司及生产基地。
据华秋梅介绍,当前路普能源将总部加拿大的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进口到中国,再做本地化升级。“进口与本地产品在价格上不具优势,接下来,我们要将技术沉淀在中国,做好本地化产品,优势就更加突出。”
氢燃料助力碳减排
与传统的燃油车等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可大幅减少油或电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曾指出,2020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9.3亿吨,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而在整个交通领域中,道路交通碳排放占90%。
“交通运输领域高度依赖化石燃料,导致了其二氧化碳排放基数大和减排难的局面,因此清洁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迫在眉睫。”王贺武表示。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带动下,零碳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指出,到2025年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据此计算,2022-2025年保有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
不仅如此,相比纯电动车型,燃料电池车克服了能源补充时间长、低温环境适应性差的问题,提高了营运效率。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我国燃料电池车产量有望达到每年62万辆。
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首个示范期牵头单位之一的重塑集团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其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大功率直流变换器等产品。
据介绍,目前,重塑集团打造了从4.5吨到49吨的多款燃料电池车型共计350台。搭载重塑集团的燃料电池技术的燃料电池汽车超3000辆,行驶里程数超1亿公里、减少碳排放超7万吨。
与此同时,重塑集团发起世界上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方法。2022年7月14日,由重塑集团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中石化资本等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认证方法学,经CDM方法学专家工作组(MethPanel)第87次和第88次会议审核通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碳交易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在商用车行业,特别是重型卡车等高排放强度领域,通过开发碳减排方法学、创新碳交易产品,有利于大幅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普及推广。
氢能不仅可以在交通领域助力碳减排,还可以在能源生产端减碳,近期,空气产品公司在沙特建造一座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氢基氨工厂,将太阳能和风能通过电解法转化为氢气,日产氢气达650吨,每年在全球范围内可减少3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消除70多万辆汽车所排放的尾气。
据了解,2021年,空气产品公司通过低碳和无碳氢等相关技术助力客户减少了82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800万辆燃油车的排放量。
在钢铁生产碳中和领域,蒂森克虏伯首次面向中国观众展示了他们的碳减排技术路线。一方面,通过Carbon2Chem技术路线将二氧化碳补集利用加氢制成化工原料;另一方面,用氢冶金进行钢铁生产,从源头上避免碳排放。
重塑集团市场与宣传部总监国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参加进博会一方面是可以展示公司产品及实力,另一方面将更便捷寻求上下游战略合作,大家协力推动产业链发展,促使碳减排更高效前进。”
依维柯在本届进博会展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Nikola Tre FCEV车型,配备现代汽车90KW氢燃料电池系统,原型样车已在欧洲进行测试。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此次参加进博会希望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将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落地在中国。
依维柯商用车亚太区总裁KURSUNOGLU Koray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商用车市场,这将为依维柯品牌和我们的商业伙伴带来更多的机会,未来,依维柯将以“零碳”为目标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林琦表示,进博会是桥梁,为海内外行业伙伴搭建平台,大家分享氢电能源变革的发展机遇,助力构建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推动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稳步前进。
(作者:王雪 编辑:方海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