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对话丨专访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将成立创投基金瞄准房地产科技

21Tech张梓桐 2022-11-10 16:0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近年来,科技在驱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许多传统业态带来变革。而作为城市有机体中关键一环的商业地产公司,也正在加入到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之中。 

“商业地产本质是空间和人的关系及互动,有了科技的加持,空间的想象力更大,也更能尊重和照顾人的需求。”在本届进博会现场,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李倩玲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她表示,进博会对低碳的持续关注、对高科技产品的集聚展示,带动和引领了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发展模式向行业渗透与大众普及。

房地产科技方兴未艾

中国房地产科技的市场潜力首先得到的是资本的认可。

李倩玲透露,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经募集了超过160亿美元的房地产科技资金,成为全球第二大房地产科技市场的国家、亚太区房地产科技领域最大的投资目的地,远远超过第二名的印度。

针对这个数字背后的原因,李倩玲表示,近两年科技在地产中的应用更加迅速而广泛。众多科技初创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寻求与房地产结合的场景和落地方案,这也是一次机遇。“比如现在已经相对普及的无接触电梯设备和自动消毒机器人等。如果用一个阶段来形容,应该是萌芽期已过,马上向高速和规模化发展的转折点。”

 李倩玲总结称,房地产行业相关联的产业链及产业生态,都在经历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挑战与升级。整个房地产生态,无论从硬件、软件都在不断的丰富与迭代。 

除了战略上的规划之外,在实际业务落地层面,仲量联行也在发力房地产科技行业。在这届进博会上,仲量联行宣布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科技板块业务,于2023年成立一支人民币基金——仲量星熠中国创投基金,为中国的房地产科技初创企业融资提供支持。该基金将专注于投资早期房地产科技领域的初创企业。

除此之外,在“双碳”目标的规制下,围绕节能降碳的服务也成为商业地产目前的业务重点之一。在战略层面的各要素中,企业对ESG的重视程度增长尤为明显。 李倩玲表示,会主动优先考虑有助于日后减少碳排放的办公地点。

产业园区发展红利

事实上,高端产业创新集群带来的大量产业园区的落成,也为商业地产公司带来了新增量。

今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发布数据称,上海市连续3年推出3批共53个特色产业园区,通过加强空间载体建设,助力产业发展提效增速。第3批特色产业园区共有13个,重点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智能终端、元宇宙“新赛道”,空间规模超40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近6平方公里,可供物业700万方。

因此,仲量联行也瞄准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端制造业串起的一系列产业园区物业需求。

李倩玲表示,创新集群产业园区在国家经济转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近年来,这些行业内的公司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引领了产业园区里的租赁需求。在上海产业园区市场,2021年全年净吸纳量达到了72万平方米,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包括,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疫情影响下仍保持强劲的韧性,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及园区在选择物业时又有着哪些迫切的需求? 

在李倩玲看来,相较于传统的办公物业,园区更明显的属性是提供了作为办公场所以外的功能和价值,最重要的是园区的研发功能。很多选择园区物业的租户,尤其是生物医药类企业,他们对实验的要求较高,符合“环评”要求的物业大都位于产业园区。另一方面,产业园区的产业聚集也是吸引租户搬去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李倩玲表示,与传统的办公零售物业相比,产业园区内的租户对物业的要求,不仅仅是提供办公场所。产业园区对相关政策的支撑、学术交流的机会等等超越传统办公功能以外的服务,也同样存在大量需求。

(作者:张梓桐 编辑:陶力)